第238頁 (第1/2頁)
泊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衍知道他是為了王家大娘子而來,又說:「朕向來賞罰分明,不會牽連無辜。你不考慮做官?」
顧榮搖了搖頭,「小民生性散漫,喜歡雲遊四海,也沒那麼大的抱負,扛不了社稷的重擔。此番能幫上陛下,也是因為與北魏做生意的緣故。別的軍政大事,還要仰賴在場的幾位大人了。若陛下沒有別的吩咐,小的就先告退了。您有任何需要,只管差遣便是。」
蕭衍知道人各有志,沒有勉強他。但顧榮的到來,的確如一場及時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蕭宏看到顧榮離去,有些可惜地對蕭衍說:「這位郎君是謙虛了。這世間沒幾個商賈,能審時度勢,還有辦法不費一兵一卒,就瓦解十萬大軍的威脅。」
沈約道:「顧郎君年紀輕輕就能累積起萬貫家財,絕不是等閒之輩。陛下,北魏的危機或許暫時可解,但內亂還是要儘快平息。」
蕭衍明白沈約所指,目光落在輿圖上會稽郡和荊州兩個地方。
桓玄道:「陛下,您不是還有一支中軍嗎?就算龍驤軍動不了,中軍三萬人對付會稽王那邊五千私兵也足夠了。只要將會稽王和王允治住,其它的不過是些烏合之眾。」
蕭衍沉默不語,還是沈約道:「事到如今,下官不得不跟您說實話。根本就沒有中軍,那是陛下虛構的,為的就是讓王家忌憚,不敢輕舉妄動。荊州起兵時,我們本來就只有三萬兵力,那些主力大都留在龍驤軍,哪還有多餘的兵力?」
桓玄聽了瞠目結舌,怎麼也沒想到,一支軍隊,竟然是編出來的?真是亙古未聞。他本來想說一國之君怎能使詐?後來想想,這一國之君本來就是寒門出身,哪有那麼多的講究。
他已經糾結了半日,一邊是士族,一邊是皇帝。他本來應該站在士族那邊,選擇明哲保身的,但是他親眼所見,皇帝為保江山所做出的努力。若是在前朝,恐怕廢帝早就跑了。絕不會跟建康的軍民共進退,共存亡。
他不得不承認,從這個寒門皇帝身上,看出了一種擔當。這種擔當,有他們士族當初建立南朝時的影子。永嘉南渡之後,那一朝的君臣面對的也是這樣內憂外患的困境,倘若他們退縮了,就不會有今日的大梁。
「桓家有一千私兵,雖微不足道,但願為陛下驅使,守衛建康。」桓玄向蕭衍拜道。
甲族都會豢養私兵,這是在法令上禁止,但實際上屢禁不止的事。
桓玄願意把私兵全部拿出來,就表明了他誓死效忠的決心。蕭衍十分意外,但也有幾分欣慰。他跟士族之間,一直都在拉鋸,為了各自的立場,從未站到一起過。他們對彼此都有偏見,誰也不曾信服於誰。但這一刻,為了守護大梁,守護建康,他們終於摒棄成見,站在了統一的立場上。
「桓公,多謝。」
蕭宏和沈約,也向桓玄鄭重地行了個拜禮。
桓玄回禮,然後退出了大殿。
王允曾私下寫信給他,要他共謀大事。他承認自己有動搖過,畢竟受制於人的味道並不好受,何況王家和桓家還是姻親。但四姓從來都是表面和諧,背地裡暗流湧動。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厭倦了那些爭鬥,也厭倦了人的貪婪和野心。他為桓氏宗主這些年,似乎理所應當地享受著權勢和財富,從沒有想過為這片河山真正地做些什麼。
就這樣吧,桓玄忽然生出萬丈豪情,哪怕最後失敗,他也足以在青史留下忠義的一筆了。
桓玄走了以後,蕭宏和沈約也都相繼告退,各自去忙碌。
蕭衍命蘇唯貞把郗超叫到宮裡來。
郗超已經聽說了會稽郡的事,料想皇帝叫他,是跟荊州有關,一路上都在想著如何應對。這麼多年,他一直不遺餘力地扶持蕭衍,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能,知道他絕非池中之物。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