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一個很大的難題。他們對此始終舉棋不定、朝令夕改、變易頻繁。這難題的實質不外乎是他們無法解決這樣一個矛盾:一方面,由於客觀形勢需要,八旗集團、特別是滿洲內部,不能不急起直追,竭力向優秀先進的漢族文化學習;一方面,由於對漢族文化接受學習的結果勢必會引起滿漢匯流、滿人嚴重漢化的局面,而滿洲封建主,恐對其統治不利,是最害怕他們喪失了自己原來的騎射的技能和&ot;淳樸&ot;的風氣的。因此,他們始終找不到一個雙全兩美的政策,--而歷史的發展卻在他們的躊躇不定中而快速邁進。 在康熙前期,他們的&ot;淳樸&ot;的痕跡尚有可尋,而在乾嘉時代的滿人看來,那些痕跡卻已經成為話柄談資了。康熙皇帝可以說是入關後第一個特別注意培養人材的,他本人就非常好學,所以他身邊和周圍的人大都是挑選很有文化造詣的,連包衣家奴、侍衛驅走之人也不例外。他在康熙二十四年就曾慨嘆&ot;看來內府竟無能書射之人&ot;,因此下令在他&ot;常見&ot;的近處設立書房,專門培養內府佐領、管領下的子弟(註:內府佐領和管領本是兩種不同的身份;前者本為兵弁家丁,後者本為管事家奴。曹家在內務府隸屬前一類。),分習清書〔滿文〕、漢書,一次就選了三百六十六名官學生(後來又迭有增額);次年遂設景山官學--這是在順治元年設立八旗官學之後的第一個專門為內府三旗子弟所設的專學。 雍正繼康熙之後,對八旗人材也很注意,增設了很多培養旗人的學校。雍正六年,命令於景山官學之外再設鹹安宮官學,在內府佐領、管領下的幼童以及已在官學的學生之中挑選俊秀者,委派翰林、烏拉、滿洲人等為教習和&ot;諳達&ot;,分授漢、滿功課和弓馬武藝。結果選定十三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的學童九十名,於雍正七年正式成立。 我們瞭解了上述的制度,可以有助於想像、推測曹雪芹自幼接受封建教育的各種可能性和大概的情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