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庸之道生生不息 (第3/3頁)
愛吃排骨雞翅的葉神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大錯特錯。
《論語》中,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這句話的深意便是: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美德,該是最高等的了!但人們已經長久缺乏這種美德了。”顯然,孔子是堅定地認為中庸是德而非道。
儒家的“天”處於那至高無上的超越層次,也就是說天是最為崇高的,故而皇帝才會自稱為天子。道家的“道”同樣處於超越層次,也就是道是最為至上的,這才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深奧之說。而儒家的道是那人間正道,道家的天是那自然之天。這便是中庸之道應該為仙界道家學說的原因所在。跟道相比,儒家更為推崇德,因此中庸之道是典型的道家思想。
《中庸》的第一篇深刻地說道:“中庸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之道堅定地認為:“中”乃是天下萬物執行的根本所在;“和”則是天下人達到“中”的境界的途徑和大道,只有能夠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間執行的秩序才能夠得以建立起來,萬物才能夠在這種自然秩序中生生不息。
《中庸》的第一篇寫得如此清晰明瞭,那就是隻有用中庸之道建立起來的內家功法才會如同那永恆的星辰般生生不息,十二個時辰自然執行,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