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這是我們的宇宙 (第2/4頁)
星海一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半徑為100米的球形空間周邊的2000個空間節點,分別放置上反物質,然後按照間隔約幾納秒到幾微秒不等的時間爆炸。
這一片球形空間內部原本存在著一臺裝備了最新型空間護罩的通訊裝置。依據理論計算,有空間護罩在,這臺通訊裝置不可能被摧毀。
但等爆炸硝煙散去,人們再度對這一片空間展開探測的時候,卻發現那臺裝置已經消失了。
它不可能被摧毀,但它就是消失了,並同時失去了和人們之間的聯絡。
只要它還在銀河系之中,且並未被摧毀,那超距通訊不可能失效。但此刻,通訊中斷了。
可能性只有一個,它此刻已經不在當前宇宙之中。
後續更加嚴格的檢測立刻開始。透過多種裝置和方式,人們在這一片“遺址”之中進行了大量測量,最終,在引力和空間波動方面發現了異常。
測量顯示,這一片空間周邊應當存在一個質量大約在十噸的物質——這與那臺裝置的質量相符,但很顯然,目之所及,這一片空間不存在任何物質。
“當前宇宙找不到,但卻又真實存在著,除了那臺裝置已經位於小宇宙之中,同時這個小宇宙距離當前大宇宙存在著第四個維度之上的距離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其餘的理論可以解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既然如此……”
一名院士轉過了身來,滿是莊嚴的宣佈道:“第一次空間切割實驗,成功!”
試驗現場再一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第一次空間切割實驗之後,人們接二連三的進行了多次後續實驗,且每一次實驗的規模都比上一次更大。
一直重複了上百次,摸清楚了過程之中的每一個細節,最佳化了每一步流程之後,人們開始著手解決兩個不同宇宙之間的通訊與交通問題。
一個小宇宙要既能去,也能回,才真正有意義。
於是又經過了上百次試驗,空間通道技術終於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原理也很簡單,既然超高能級可以割裂宇宙,也能達成短暫連通兩個宇宙的效果,那麼如果我能將這一能級持續,那麼兩個宇宙之間的通道不就能長久維持了麼?
原理簡單,工程實現起來卻不簡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所需能級太高,而如此之高的能級,又沒辦法穩定持續。
施加的能量多了,裝置會砰的一下就爆了。能量少了,又無法維持空間通道。
如何找到這一平衡,是個難題。
最終,人們還是從空間技術上找到了答案。
仍舊是透過空間扭曲技術,扭曲出一個不完全脫離當前宇宙,但曲率極高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之中不斷進行反物質湮滅,如此,便達成了既有超高能級,又不至於令太高的能量毀壞裝置的目的。
空間通道技術出現並初步成熟之後,人們再度將一臺裝置以及它所在的空間“切割”了出去。
這臺裝置包含一臺通訊裝置,以及一臺空間通道發生儀。理論上,這臺空間通道發生儀將會和位於大宇宙之中的同樣裝置共同發力,共同維持空間通道的穩定存在。
這一次,人們看到了一幕極為奇特的現象。
滿是狂暴能量的裝置之中,一個極為微小,僅僅只有相當於一根針十分之一直徑,也即約005毫米大小的漆黑球體,一顆如同微型黑洞一般的球體,在那裡靜靜的懸浮著,完全不受外界狂暴能量的影響。
雖然外表與微型黑洞一般無二,但如果它真的是一顆黑洞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將達到約4000億億噸,約為月球質量的一半。
這樣的黑洞,哪怕距離它一公里,其重力也將達到地球重力的約27萬倍,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