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空間理論 (第3/4頁)
星海一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宇宙之中存在萬千星河,存在無數星辰,存在無數種奇妙的變化。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便是cp破缺。
因為發生了cp破缺,所以反物質的數量比正物質要少了一點。這樣一來,宇宙之中的萬千星辰才得以存在。
cp破缺的正確性早已經得到了驗證:k介子衰變實驗。這個實驗證明了cp不守恆。但關鍵問題在於,為什麼?
該理論認為,在宇宙形成之初,原本形成的反物質與正物質是對稱的,但一部分反物質被甩出了當前宇宙,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反物質宇宙,後續,該反物質宇宙又透過一些作用力對當前宇宙施加了某種影響,才導致了後續的cp破缺。
該理論預言,在某些極高能級之下,兩個宇宙之間的通道會被短暫開啟,反物質粒子會經由這個通道少量的來到當前宇宙,並與正物質相互湮滅,形成光子。
韓陽對這個預言很感興趣,立刻開始組織人手進行驗證,看看是否具備實驗可行性。
最終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此之高的能級,恐怕只有黑洞才能達到。
人們轉而去分析研究韓陽所帶回來的資料,但最終一無所獲,並沒有在這些資料之中找到光子異常增加的現象。
後續研究又進一步證明,光子異常增加現象十分微弱,就算當初韓陽抵近觀察,以此刻的探測精度,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之下也不可能探測的出來。
且,暗物質會極大的影響這一程序,會再度增加觀測難度。而河系之內,無論銀河系還是大犬座矮星系內部,暗物質俱都十分充盈。
這似乎徹底堵死了這一條驗證路徑。
不過沒關係,人們很快便找到了另一條替代之路。
驗證這一猜測,不需要人們再度靠近宏觀黑洞的形成現場,微觀黑洞即可。
而,製造微觀黑洞,對於如今的人類來說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再加上微觀黑洞觀測環境高度可控,相比起宏觀黑洞,微觀黑洞更為合適。
除此之外還有外部環境的需求,必須要在一個暗物質薄弱的地方進行實驗,才具備理論上觀測到這一現象的可行性。
這也沒有關係。早在之前階段,人們便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及周邊暗物質分佈地圖。地圖顯示,就在銀河系邊緣5000光年範圍內,就存在大量的適宜作為試驗場地的地方。
於是一支科考艦隊在韓陽的控制下,攜帶著上百萬名克隆人和幾十萬名人類科學家立刻出發,以超光速方式向銀河系邊緣行去。
百餘年時間後,在人類主艦隊持續進行理論推導和數學研究,再度完善了這一套理論體系的前提之下,科考艦隊終於到達。
,!
韓陽直接將自己的算力延伸了過去,開始進行極大規模的建造。
韓陽仍舊打算使用粒子對撞機來製造微型黑洞。
只不過這一次所需要的微型黑洞,要比當初所製造的克級黑洞更大。
理論計算表明,如果要達到當前觀測水平可以觀測的程度,所製造出的黑洞的質量,必須要在一千克以上。
一千克的質量,換算成能量的話,便高達91016焦耳,相當於2000多萬噸標準tnt炸藥同時爆炸所釋放出的能量。
再算上損耗,預計需要將相當於350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施加到兩顆小小的質子之上,令其對撞,才能形成符合標準的黑洞。
就算對於五級巔峰文明來說,這同樣是一項極為龐大,極為困難的工程。
但韓陽別無選擇。
這已經是要求最低的驗證方式了。其餘的驗證方式,就算是韓陽都不可能做到。
在韓陽的控制之下,數億臺智慧機器人和數量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