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你我一南一北,戡平大江大河”的心意,李藥師原本清楚。
是以他此番綜論,對北地群雄只略敘形勢,對南方蕭銑則進陳戰略。
此時李世民豪情既現,李藥師也不禁慷慨軒昂,揚眉而道:“待得彼時,天清地寧,盼隨公子富國家、強社稷、興教化、安百姓,以逞平生之願!”
他二人四掌緊緊相握,眼神忱忱熾熾地對視。
良久,李藥師方才說道:“蕭銑部眾之事,或以賄、或以間,均可徐緩圖之。
眼前另有一事,則是迫在眉睫。如今山南以至巴蜀,尚未落入蕭銑掌握,我軍實宜儘速招安。”
李世民點頭道:“正合我意!”
次日李世民即向李淵建議,迅速取下山南巴蜀。
他知道父親極不願意聽到李藥師這名字,更不可能給他建功的機會,因此並沒有稟明這是兩人商議的結果。
當時李淵恰好得到薛舉進攻扶風的軍情,便命李世民率兵擊討,另遣李孝恭招慰山南。
李孝恭的曾祖父李虎是李淵的祖父、李世民的曾祖父,因此他是李淵的堂侄、李世民的族兄。
數年之後唐軍戡平長江流域,李藥師雖為行軍總管,名義上卻在趙郡王李孝恭麾下。
不過此時,李孝恭仍是趙郡公,尚未得封郡王。“山南”則指終南山以南。
中國所謂北方、南方,在自然地理上以秦嶺、淮河界分。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關中的南方,自古即稱南山、中南山、終南山。
此時李淵認為,李孝恭足以戡平山南。至於河西,當時大隋的扶風太守竇璡是李淵已故夫人竇氏的族弟,早已有意投附唐軍,李淵心裡也早已將其地歸入囊中。
如今薛舉進攻扶風,竇璡軍情吃緊,李淵急命李世民擊討。李藥師原本就在李世民軍幕中,因此他隨李世民西出,李淵便沒有表示意見。
薛舉原是金城校尉。
金城即今日的蘭州,李唐皇室自稱先世出身隴西狄道,其地即在金城治下。大業末年隴西百姓飢餒,群盜蜂起,金城太守命薛舉討捕。
薛舉卻劫持太守,開倉賑濟災民。在荒蕪饑饉的時代,有糧餉就有兵馬。
於是薛舉自稱西秦霸王,掠官收馬,招叢集盜,一時投效者頗眾。
薛舉先擊潰河州的隋軍,又得羌族首領率岷山兵眾歸降;繼而攻下鄯州、廓州,盡有隴西之地。隨後命長子薛仁杲向東進兵秦州、次子薛仁越向南進兵河池。
當時大隋的河池太守蕭瑀,不但是隋煬帝蕭皇后的幼弟,也是李淵的舊識。
他率兵拒敵,力阻薛仁越。然秦州很快便遭薛仁杲攻下,使得蕭瑀面對薛仁越,情況更加危殆。
此時恰逢李淵進入長安。
對薛舉來說,長安才是重中之重,於是按下河池攻勢,率部眾由秦州向東,進攻扶風。李世民、李藥師都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不過短短十天,便將薛舉擊退
。蕭瑀得到訊息,即刻歸附唐軍,如此扶風、河池俱入李淵掌握。
同時在唐軍勢力的東端,劉文靜已計擒屈突通,解送長安之後歸降。加上李孝恭招慰山南也頗順利,唐軍一時大為振奮。
不過李世民卻明白,薛舉只是一時敗退,絕不會就此停止東進。
他與李藥師商議,李藥師說道:“薛舉殘暴,自難凝聚人心,不須我方分化。他據隴西之地,東面與我軍相抗,南面則有秦嶺。薛舉所轄盡是秦隴兵眾,無人通嫻水戰,所以不圖南進。西面則有武威李軌,他一向與薛舉不和,我軍不妨與之交通。北面又有朔方梁師都,他或與薛舉結盟,我軍卻須防範。”
李世民點頭同意:“李軌系出隴西,與我同為李氏,又同與薛舉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