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一致,在沒有色差的情況下,他很難透過肉眼來判斷航高,只能依靠航電系統。
他操縱著戰機穩穩下降高度,減速板已經升起來,起落架也全部順利放出,保持著規定的著陸航速接近跑道。
看著跑道在面前越來越大,有那麼一個瞬間產生了錯覺,跑道好像在極速撲面而來。他迅速去看姿態資料,沒有什麼變化,心中淡定無比。若是受錯覺影響拉桿,就會破壞掉著陸姿態。
突然,無線電裡傳來朱煒的喊叫聲,“李海拉起來!快拉起來複飛!你要撞地了!”
李海條件反射般把油門杆推到底,同時輕輕拉桿收減速板。在當前的航速下,如果猛拉操縱桿,迎角過大,結果就是失速。朱煒失態的喊叫說明情況很危急,但李海沒有慌。
583號殲-15s的機頭微微抬起,兩臺新改發動機瞬間迸發出熾熱的尾焰,衝擊著跑道,而發動機噴口距離跑道竟然只有幾十公分。如果李海處置不及時,戰機就會以近三百公里的時速砸在跑道上!
李海順利逃逸復飛,立即知道出什麼事了——航高出了問題。他迅速開啟航電系統自檢。
這時,朱煒在無線電裡詢問,“什麼情況?你的高度誤差很大,是否航電系統出了問題?”
顯然,作為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朱煒也想到了這一點。
李海回答,“很有可能,系統正在自檢。我通場,你們看一下高度。”
話說完,他立即持續轉彎重新加速降落航線,穩妥起見,他把航高定在了三百米。隨後,他駕機從跑道上方飛過。地面保障人員早就做好了準備,迅速測量出了583號殲-15s的航高。
朱煒拿到資料,立即呼叫李海,“李海,你的航高是了兩百一四五米。”
“是航高資料出錯了,我這裡顯示是三百米。”李海回答。
果然如此。
此時,自檢結果也出來了,顯然沒問題,那就說明航電系統出了很多問題。
知道了誤差值,李海很快就著陸了,在地面引導下直接把戰機開進了維修機庫。殲-15s的專案團隊乘坐通勤車過來,立即進行故障排查,機務人員把飛行引數取出來,後續部隊和廠家要組成聯合調查組展開調查。
對於未定型的戰機來說,出問題正常,大家早有預案。甚至,大家希望所有的問題都在定型之前暴露出來,而不是列裝部隊之後。
朱煒把所有人組織起來複盤飛參,事關是否可以開展冬季訓練,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視。
飛參沒有任何問題,李海的每一個操縱動作都是教科書式的,已經可以完全排除人為因素導致的險情。
李海說,“和此前咱們預料的一樣,最大的困難是著陸。這裡的情況東北地區的不太一樣,東北那邊即便看不到地標,至少能找到一些參照物的,咱們這裡什麼都看不到。”
幾十年前,飛行員飛行主要靠地面雷達引導,降落的時候要找到機場附近的地標,比如一棟高樓,依次為參照物來確定自己的位置。以前飛行,除了地面雷達引導,還要沿著導航臺所在的位置來飛,彷彿一條看不見的空中馬路。
現在的飛機越來越先進,支撐飛機的各種導航系統越來越完善,基本不會出現飛機找不到機場這種事。
這是在陸地以上飛行。
而在海上,在幾百上千米的空中,航母跟小拇指指甲蓋那麼大,艦載機飛行員首先要解決的是在茫茫大海里找到航母,即便有引導,那也是非常難的事情。
由此可見,特殊的作戰環境對艦載機飛行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海說,“基本上只能依靠儀表來飛行,不過,再先進的航電系統,遭遇複雜氣象也會受到影響。我的意見是,搞冬季訓練完全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