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嗯,那木棉呢?”
這個問題牧田藏人助倒是答上了。
“主公,木棉每反870文,若是麻布的話,則是每反85文。”
直虎咋舌:“差距竟然如此大?!”
想起早年的從業經歷,牧田藏人助分享在駿河國所看到學到的知識。
“主公,海道諸國範圍內,木棉只有尾州、三州、伊州一帶出產,其中較近則在幡豆、額田、碧海三郡,三郡木棉運輸至駿州船費不菲。而武州境內絲絹物(綢緞)至駿州,下品每反1200文左右。”
1反約長10米*寬34厘米左右,這是在布匹長度上面;若是土地面積,則約為992平方米了。
度量衡直虎清楚,只是她不解:“駿州不管,只是城下町,為何木棉麻布相差十倍?”
牧田藏人助解釋,原來這裡的木棉準確叫法是絲木棉,又名白杜,首先它是樹,是種樹。
喜光、耐寒、耐旱、稍耐陰,也耐水溼,生長較慢,適宜栽植在肥沃、溼潤的土壤中,以播種或扦插的方式繁殖。
想想尾張那平原,尤其是白杜和棉花不是一個科目,直虎領會到自己的天真。不過白杜的根及根皮,有活血通絡、祛風溼、補腎的功能,可用藥;此外枝條柔韌,可編制馱筐、背鬥、果筐;嫩枝葉有營養,可以和別的摻雜做飼料。到是個有經濟價值的作物,可以搞搞。
至於在島上種棉花,沒地方。
有些沮喪的回居館吃頓便飯,茶泡飯和茄子,直虎隨嘴問了句茄子怎麼賣,房尾直英順口答了聲1文錢10個,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見過女人之間逛街、購物、談化妝品、名牌包包嗎?
就絲嘖樣紫啦。
“快冬天了,炭怎麼賣?”
“炭?木炭嗎?每荷能有180文吧。”
“這話問的,除了木炭還能有石炭?”
“石炭的話聽說西國是有的。”
“直英,你說農夫都吃什麼?你有吃過嗎?跟龍潭寺齋飯比如何?我在龍潭寺的時候有種過醃過蘿蔔。”
“在下有在農田裡做活……在下舉個例子吧,橘牧鄉一戶過得還不錯的農民。”
“好啊,說說看。”
“年輕的夫妻兩人有二子一女,耕作1町田和5反畑,沒有災害可以收米20石、麥6石和蘿蔔黃瓜若干,五公五民每年年貢、段錢、懸錢、棟別錢,共支出10石米和錢3貫。支出類還有肥料,年需50貫;油鹽少說要5貫,更換農具傢俱起碼5貫,炭薪4貫,衣料也要有3貫。此外像是鐮刀,換把新的要20文;到城下町裡做工,小工每日20文;還有醃好的蘿蔔小黃瓜…………”
直虎越聽越不是滋味。
“這樣一戶農民,遠州三郡的話多嗎?”
房尾直英搖頭:“主公,這不是農民……是軍役眾。”
直虎:“……吃飯吧。”
這飯吃的真糟心,以為是無產屁民,卻是中產良家子,自己怎麼就沒有藤原彈正的本事呢,看看人家又是假幣又是貝灰又是蠟燭的,怎麼就……等等,蠟燭?
記得是熬飛騨國什麼果實出油的,具體的忘了,不過透過牧田藏人助的描述,白杜的果實是有油分的,起初尾張那邊有拿這果子榨食用油,只不過吃出人命才停。能吃出人命的油,怕不是工業油,做蠟燭應該可以吧。
蠟燭一根8文錢,想卷也卷不出多少利潤,民生的東西主打一個薄利多銷,或多或少能給百姓減點負擔吧。
唉,說這麼多三河還沒完全吃下,即便三河吃下肚,西三河是戰爭前線無疑的,生產發展搞不了一點,有什麼用。
下午打算到田澤城看看,去中野采女家做客,忽然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