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元盛世的頂點在哪一年,不太好給予明確界定。但是因為開元二十九(741年)之後,就進入到天寶新紀元,我們姑且把這一年稱做盛世的頂點。

在長達二十九年的高速發展中,大唐國力蒸蒸日上。與之相反,周邊那些曾對大唐構有威脅的強鄰,比如後突厥、突騎施,卻是內亂不休、逐漸衰敗,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那麼,在這一歷史的轉折點的前後,大唐內外到底發生了哪些大事?盛世的頂點又體現在哪裡?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在金城公主李奴奴的提議下,與吐蕃在赤嶺立下界碑,作為雙方互市場所,各自安好。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與吐蕃邊將乞力徐的會晤中提出:“我們兩國現在通婚和好,有如一家,沒必要再在前沿設定戍守力量,阻礙邊民耕牧,不如同時撤去。”

乞力徐雖對崔希逸的為人表示認可,但是擔心大唐未必會把邊防所有事務全權委託給他,萬一遇到奸人挑撥離間,說動玄宗趁虛發起襲擊,對雙方都不是好事!

崔希逸反覆勸說竭力保證,最終成功說服了乞力徐。雙方遂殺白狗起誓結盟,各自撤走前沿守軍。失去了軍事存在的制約,牧民們得以安心放牧。僅僅幾天內,邊境線上牛羊遍野,一派盎然景象。

吐蕃不再與大唐交鋒,轉而向西拓展,進擊小勃律。小勃律位於現在的克什米爾西北,建都孽多城(今吉爾吉特),一直向大唐朝貢,接受大唐庇佑。玄宗讓吐蕃停止進攻,吐蕃不聽,竟一舉攻破小勃律,惹惱了玄宗。

恰好崔希逸麾下官員孫誨入朝辦差,聽說了此事。邀功心切的他求見玄宗,奏請趁吐蕃不備一舉拿下。

這種單方面的毀約行為,素為信奉禮義的大唐所不恥。換上李林甫之前任一宰相,可能都會力勸玄宗。可惜,現在的朝廷早在李林甫的刻意打壓下,沒人敢於輕易發話。而玄宗也已陷入“我是老大”的偏執中,不僅不允許在朝堂上聽到不同聲音,甚至不允許鄰近國家敢於違背自己意志。隨即指派內給事趙惠琮與孫誨共同前往,相機處置。

趙惠琮一到,立即以玄宗指示為由,逼迫崔希逸出兵襲擊吐蕃。崔希逸不敢違令,只得率軍從涼州以南進入吐蕃境內兩千餘里,在青海湖西大破毫無防範的吐蕃,斬首兩千餘級,乞力徐僥倖逃脫。

事後,趙惠琮、孫誨如願以償,均受到重賞。而好不容易才恢復的和平環境卻隨之終結,吐蕃停止朝貢,雙方進入戰爭狀態!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就毀在少數人的所謂“愛國壯舉”上。戰火一開,無數生靈橫遭塗炭,有人卻藉機加官進爵。可悲的是,所有人的關注點都放在日益加劇的仇殺上,卻忽視了到底是誰造成了眼前這一切!

有人在流血,有人在狂歡,正義卻往往選擇站在了陰謀者這邊!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月,被激怒的吐蕃大舉進犯河西,被崔希逸擊退。

鄯州都督(今青海樂都)杜希望乘勝攻陷吐蕃新城(今青海門源縣北),將這裡改稱威戎軍,留下一千軍隊駐守。

戰後,崔希逸申請離開了這個令他羞愧的地方,調任河南尹。途中,他總想起曾經在乞力徐前的信誓旦旦,以及那些被無辜殺戮的吐蕃邊民臨終前的慘狀,鬱悶之下生了場大病,到任沒多久就抱憾而終。

與孫誨這樣的勢利小人相比,崔希逸是個有良知的人。唯其如此,對於毀約這種行為,才令他痛苦不堪。

吐蕃的報復行動,讓雙方戰事升級。

五月份,玄宗下令毀掉赤嶺界碑,並迅速調整前方部署。

任命岐州刺史蕭炅為河西節度使(治涼州,今甘肅武威);鄯州都督杜希望為隴右節度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