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鋼來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個企業吧,就是燒磚瓦的建材廠,供應全於陵與周邊地區的建築工程呢。”
杜主任仔細的看了看,我也看了看,疑問就來了:
“你們燒磚瓦的,怎麼蓋的是土坯房呢?磚瓦到哪了?”
“你問的真對。其實,這不是我們蓋的,是早前一座廟的位置,我們是利用一下做辦公室的。那時候, 哪裡有錢蓋新房子啊,只能是湊活著用,湊活著幹。”
“後來呢?”
“後來也沒有再蓋新的,就是一直維持到關閉磚窯,建設批發市場為止。現在這房子已經不用了,也不好修理,就是純粹為了紀念當年的辛苦吧。”
“那麼說,你們的市場就是在磚窯工地上建設的啊?”
“對,填了當年的土場地,平整了原來的材料場,就逐步建起來批發市場了。”
董區長顯然不瞭解這個過程,問:
“看這市場這麼大,不會是原來的場地就有這麼大吧?”
“董區長說的對。這當然不是原來的場地,但都是不長莊稼的荒地。我們是建一批攤位就出租一批,再用積累的租金建設新的場地,前前後後,經歷了十多年共六期,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艾行長好奇的問:
“你們為什麼不是賣攤位,而是出租攤位呢?”
“賣出是一次性的,不合算。而且當時就有人想一次性高價買下來,我們沒有答應。因為,他就是想倒賣營業房的,直到現在,我看到還有人專門倒騰營業房,弄的價錢年年上漲,導致客戶根本沒法幹,賺的錢不夠房租的遍地都是。所以,村裡多次討論後決定,對所有營業房和攤位,一概只租不賣,這樣可以維持市場穩定, 也可以留住長期經營的客戶,讓市場長期發展起來。”
“這個辦法好,考慮的長遠,所以才有現在的這個熱鬧勁頭。”文主任也感慨說。
“京都的那個市場,我看就是炒買炒賣房屋的場所了。房價年年漲,客戶年年換,租金更是搞的離譜大發了。還是李老有遠見啊。”
“其實啊,也沒啥,這是學的我們於陵一位李尚書的技巧,不是我創造的。”
孫行長點點頭,對此他應該很有發言權的:
“是啊,於陵的中興,其實與李尚書有密切關係,他營造的營商環境,尤其是他的經驗,至今還是於陵人在享受著。”
劉清源很感興趣:
“怎麼回事兒,他是怎麼運作的?”
李老說:
“他是明末清初人。當時的於陵已經初步有了經濟規模,但是也是租金離譜,而且地方上天天徵稅,加上他們僱傭的一些當地與外地的地痞流氓,借官府名義在市場上胡作非為,敲詐勒索,好多商家只能今天來明天走, 很不穩定,市場也是一陣好一陣壞的,亂哄哄。
“這時候,正好李尚書告老還鄉,就在於陵居住。見此情景,他非常憤怒,就發揮他的人脈關係,與朝野的威望,與皇上以及地方上協商了稅收問題,最後皇上勉強答應可以免稅一天。而進士出身的李尚書巧妙借用聖旨改為今日無稅,穩住了商家的心,也穩住了市場。”
“皇糧國稅,豈能這麼做?”文主任驚訝的說。
“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也是我在我們市場發展中借來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