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破門錘”運輸機降落時,瀰漫的硝煙已經遮蔽了天空。
艙門開啟的瞬間,映入沈長冬視野裡的是一輛燃燒中的“聖騎兵”坦克。幾名帝國士兵的屍體散佈在坦克四周,已經被火焰燒成了焦炭。
肉體燒焦後的氣味經過動力甲頭盔的空氣過濾器,隱隱約約的滲透進沈長冬的鼻腔裡。
他跟在大山中士的身後,走下了運輸機。環顧四周,廣袤的雪原上稀稀疏疏的散佈著數百輛坦克的殘骸。
“噼裡啪啦”的彈藥燃燒聲裡,一道道黑煙從坦克的殘骸中升起,形成了煙柱。北極地區的狂風呼嘯著“吹倒”了這些煙柱,四散的黑煙混雜著漫天的雪花,貼著廣袤的雪原飄散而去。
在降落前的軍情簡報中,沈長冬獲悉了這片雪原上的故事。
在過去的數小時裡,“小遊民”號的重灌甲團與敵人的裝甲部隊進行了硬碰硬的較量。最終打退了敵人二十四次進攻,為工程兵部隊構築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此時是風暴來臨前的“寧靜”。
第一輪攻勢失敗後,敵人正在調集兵力,準備發動下一輪進攻。誰也說不清楚,下一輪攻勢將在什麼時候到來。
沈長冬走出運輸機的同時,數道“黑影”從他的頭頂呼嘯而過,飛向了遠方的地平線,陰沉沉的天空下回蕩著脈衝引擎的咆哮聲。
那些“黑影”是剛剛登陸的導彈部隊發射的戰術核導彈。
透過軌道偵查器提供的情報,友軍的遠端火力正在打擊敵人已經暴露的地下集結點。
作為回應,敵人的遠端火力也在向登陸場開火。遙遠的天穹裡不時閃爍起金色的“漣漪”,那是敵人的炮彈撞在“天穹”護盾上的閃光。
在雙方遠端火力的你來我往下,沈長冬跟著大山中士的背影,很快走進了一條剛剛挖掘好的戰壕。在過去的數小時裡,工程兵部隊利用各種大型機械,已經在雪原上挖掘出了錯綜複雜的塹壕網路。
他面前的戰壕深約5米,寬約2米,每隔8米左右,戰壕的前進方向就會來個九十度的轉彎。這樣做是為了削減炮彈的威力,一旦有炮彈落入戰壕中,衝擊波將在轉彎處快速衰減,保護戰壕內計程車兵。除此以外,頻繁的轉彎也可以阻擋視線,一旦有敵方士兵突入戰壕內,己方士兵就可以利用轉角進行反擊。
“所以說,都他媽伊甸紀元了,我們還要打第一次世界大戰?”
所有人都走進戰壕的時候,一名老兵在小隊頻道里吐槽道。
“要不然呢?你一個兩條腿的步兵,想在開闊地上與敵人的坦克對沖嗎?”另一個老兵回覆道。
“行了夥計們,事物的發展總是在曲折中螺旋前進,我們應該慶幸,至少今天的我們不用親自拿著工兵鏟去刨土了!”
又有人在小隊頻道里說道。
在歡快的氛圍中,沈長冬很快來到了自己負責的區域。
“小沈,你的戰位就是這裡了。”
大山中士指著一處地下室的入口,對沈長冬說道。共同戰鬥過以後,他終於不再叫沈長冬“新來的”了。
這入口是在戰壕的側面挖出來的,高度在一米六五左右,對於穿著動力裝甲的機動步兵來說,必須蜷縮著身子才能鑽進去。
從入口鑽進去以後,沈長冬環顧了四周。
地下室的牆壁和天花板都由模組化金屬板構成,地面則鋪著速凝混凝土。裡面的空間極其寬敞,哪怕是機動步兵,也可以在這裡直起身子。
入口左手側的角落裡放置著行軍床,床上鋪著防寒睡袋,非執勤時間裡,士兵可以脫下動力甲在上面休息。正對著入口的位置,則放置著一座操控臺。
透過這個操控臺,士兵可以遠端控制戰壕各處的遙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