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高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雖然他們都罵瘋了,也不能動搖小康決心之分毫,因為我們明明是賺錢的。店家也很高興,對他們來說無非就是一單收入從一塊錢變八毛,但客流量增加好幾倍啊!
只不過小康作為舉著屠刀的人,沒必要跟待宰的羔羊們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刀能賺錢,這太假惺惺了,還不如給個痛快。
時至今日,小康的街機已經開始向外分發了,幾大運營區域都開始擴散,但是還稱不上是大規模的推廣。至於加大力度,就等春節之後吧,前面沒加大力度不是等著《我服了》上映麼?
這叫形成共振,畢其功於一役!小康的連招就像都卜勒效應一樣,所有效果匯聚在這一個點上集體爆發。
只是鈴木老爺爺要求功成身退還是比較讓人傷感的,但也確實到了可以分手的時間。當初承諾他的,無非是一筆投資罷了,用於開發《莎木4》,對目前的巴人集團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他是一位優秀的遊戲架構師,不但帶領團隊為於文輝的專案開發承擔了最不容易實現的部分,而且從遊戲架構本身也給於文輝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議,從設計到實現,整個《羅馬之敵》中都有這位老爺爺的影子。
實際上本次開發之旅對鈴木裕和他的團隊也有很正面的價值,至少從信心上是如此。《羅馬之敵》已經開始賺錢了,雖然付費點被砍到接近於無,但是隻要有付費點就可以錄得收入,只要玩的人多了就必然有收入。整個專案的資料,對他也是完全開放的,因此整個過程對他來說也算是另一種理想和現實的碰撞了吧?
聲叔對此還有另一番解讀,說鈴木裕之於《羅馬之敵》就好比是寫手替別人代筆捉刀一樣,書寫的是別人的作品,未來的成功,所有利益都是別人的,但是自己在執行過程中得到了另一種感受和體驗,非常獨特的體驗,很容易在某個方面得到提升。
楚垣夕對此不置可否,因為職場中本來就是這樣的,給別人打工就意味著別人得到你的剩餘價值,而你得到工資以外的部分只能是經驗或者教訓。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畢業生來說最好進入大公司的原因,進大公司雖然不見得起薪比去小公司多多少,但是框架大,接觸面就廣,就算是被動獲取經驗,獲得經驗的管道也寬。而小公司則不然,基本上進來就是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除了所做的工作接觸不到什麼外界的有效資訊。這種差距一開始不明顯,六個月以上就會非常顯著。
想來,於文輝今年再做校招,應該會比去年容易的多吧?
時間很快來到大年三十,這是歡樂祥和的一天,也是血雨腥風的一天,特別是小康生活做發行欺負小朋友,點映期間搶排片最高的一天搶到了21的誇張資料的情況下。
春節檔之前的一個檔期歷來都是電影人的邊角料,不會有什麼大作。《我服了》以點映的名義衝進這片盆地之後一通翻江倒海,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把點映搞得比正常上映的排片還高,這還是票房正常分帳的情況下,會產生什麼效應?
效應就是圈內圈外無論剛被《我服了》打過的,還是要上春節檔的,全都不錯眼珠盯著排片。畢竟春節檔看的就是排片,在宣發都過關的情況下,排片好,再爛的片子也能騙到錢,排片不好,再好的片子也難成爆款。
此前的點映,《我服了》的上座率大概是15左右,這個資料要是放在春節檔那就是不可思議的撲街,撲出了天際,但是放在春節前就算是還不錯了。
當然,盯歸盯,到了這個時候,有什麼招數基本上也都試過了,最終還是要看各自的本事。不是不想發力,而是很多人發現事到如今已經無處下嘴,聲量上雙方的聲音都比較大,使得真正有見地的批評和貶斥難以傳出聲響。
有那種特別專業的影評,指出《我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