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第1/3頁)
雲珂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盛京從前多是種麥為主,如今也依舊。
雖說葵花籽這玩意兒看著稀罕,並且確實好看,但是種子可不易得,嚴綺雲和康熙撥出來的一部分莊子種了幾年,產量依舊一般。
外頭所售這大顆瓜籽也得小二兩銀子一斤,而且還是已經炒熟了的,輕易不好得到良種。
作為農耕文明業務能力相對靠前些的皇帝,康熙自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即便葵花籽榨出來的油再稀罕,那也不能進行大規模推廣。
當然,若是有能夠小範圍弄到種子自己種一些的,也不會管,每種新作物發現並推廣的過程本身就不能太破釜沉舟孤注一擲。
若是全國上下只種一兩種主食,即便是紅薯土豆這種活人神器,扛風險能力也是幾乎為零。
沒辦法,種地不是玩種田遊戲,種子撒下去等長大就行,拔草、驅蟲,而最怕的病害更是讓農人們心驚膽戰。
再久遠些的先民為了提高這種抗風險能力,很多時候地裡都不是單種某一樣主食,而是幾樣混種,這樣即便哪一種因為找不出的緣由絕收,一家人還有可能靠另一種作物活下來。
康熙和嚴綺雲站在稍遠些的地方看這萬花朝陽的盛景,便是康熙也不免感慨一句壯觀。
“看樣子此次也是不虛此行啊,這樣壯觀的景象,阿雲可要和朕一起為此情此景作詩一首。”康熙有些惡趣味的說道。
嚴綺雲雖說這輩子因為生活環境的緣故,對於文科也撿回來了許多,書法和文章都堪稱上品,但是詩律是真的很一般。
雖然正經學了,但是每次看自己的完成品總是忍不住評價一句匠氣十足,屬實沒有靈氣,實在沒有強求的意思。
偏康熙這種人,每每喜歡以她薄弱處調侃,也虧得他很多時候也不吝嗇於誇獎別人的優點,不然實在是讓人想懟啊!
嚴綺雲連忙搖頭,道:“臣妾已準備作一副畫,到時厚顏請萬歲爺題詞便是。”
她還是喜歡展現自己的優點,人活一世哪有十全十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會活的更輕鬆些。
她們這次出來除了侍衛沒有帶上旁人,包括的此行一併前來的其他皇子嬪妃,甚至她們的親兒子胤祈。
不過他們在這個年紀都差不多算成年人了,帶上護衛也不用他們操什麼心。
接下來他們又在盛景停留了七八日,期間康熙還處理了一樁當地舊案,告御狀的一位據說被搶走了田地家財的漢人,告的是包衣旗人李佳氏。
不過此案已經近二十年前的舊案,幾乎就是康熙剛登記那時候的事情,那原告並不是盛京了,是邊上稍偏些城鎮原來的本地氏族富戶。
約莫當年還有些“從龍之功”,否則也不可能保有祖上資產至今,畢竟自打清軍入關後,這圈地的事兒啊,幾乎就是半公開的,也就是如今康熙知道這樣不妥開始抑制。
可是經年陋習,哪有那麼好改,而且多是滿人欺壓漢人,康熙這個偏心的給不出太
有建設性的判罰。()
準確的說,康熙的偏心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是滿族,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掌握的權利軍隊來源於滿族,這屁股天生就是歪的又談何公正。
?想看雲珂珂的《康熙後宮簽到打卡當鹹魚》嗎?請記住[]的域名[(()
那漢人雖有證據,但是年代已久,不算充足。
於是最終判罰李佳氏歸還田產,並且罰銀三千交給府衙,而那原告因為告御狀還被打了十個板子。
看似好像那人的告御狀得到了好結果,實際上這可是盛京,有康熙這一判罰,他就算得回了田產,以後日子就會好過嗎?
不見得。
要不怎麼清王朝存在著些年,從立國到亡國都一直有喊“反清復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