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5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平起平坐的教廷勢力,這就使得王不得不和貴族和教會展開博弈。幾百年的博弈下來,產生了影響到後世政權的“聖經”——《大憲章》,這一“聖經”規定了國王與貴族彼此的權力和義務,大大削弱了王的權力。
也談王道與佛——回應野狐禪兄(2)
這個把王道加上了緊箍咒的《大憲章》其實是後來西方民主的一個重要前提,沒有這個東西,西方之後的民主程序只靠幾個啟蒙運動思想家的理論,絕對不可能走的這樣快、這樣徹底。因此,從這一意義上看,宗教制約王道,客觀上有利於社會進步。
沒有制約的王道在特定條件下可能顯現出積極的一面,比如在生產力比較低時期,集權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資源,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從而推動生產力。這也是為什麼高度集權使中國在長達近1000年的時間內領先於西方。
但是,別忘了“特定條件”。這個條件就是,王必須是明王而不能是昏君。因為,沒有制約的體制導致在體制內部沒有辦法產生自我修復的力量,要改朝換代,只有靠來自外部的革命。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皇帝別管多麼昏庸、多麼殘暴,永遠不會在本朝代內,像英國的查理王、法國的路易十六一樣,被推上斷頭臺。除掉夏桀,只能靠商湯,同樣除掉商紂王王也只能靠文王和周公。
因此,中國為除掉暴君所付出的社會總成本就比之西方大得多。所以,明君們殫精竭慮積累起來的財富,就在一代代王朝更迭的革命裡毀於一旦。週而復始的打破重來的發展模式的結果正如艾豐先生說的,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奮鬥了幾千年,換來的還是一窮二白。
覃賢茂點評:
池田大作在《社會與宗教》一書中談道,在古代,政治與宗教在任何情況下都緊密的聯絡著,這種聯絡一方面帶來了有益的結果,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很大的癖病,此處可與蕭然兄的這篇文章互作印證。
基於佛教本身的義理,佛教與其它的宗教,對於世俗與權力的態度有著很大的區別。作為佛教信仰者的池田大作,也是傾向於反對佛教與世俗權力過於緊密的結合。
在純粹的宗教的意義上,超越國家的政治和權威,而獲取和證明自身的價值,透過個體內省的修悟,###見性,甚至成佛,我以為這是佛教比其它宗教更為純粹和超越的地方。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幾種讓人拍案叫絕的觀點(1)
艾豐老師所講的竹竿論其實是強調社會的秩序,沒有秩序,大家誰也通不過“城門”。他的智慧在於,在常人所不注意或習以為常的的地方能發現獨到的東西,從而把竹竿和社會秩序對接。(提要)
學問大家多長壽,動輒活過九十多。但是分析智者長壽的原因可是五花八門。我聽到的最奇怪,也是讓我最震驚的一種分析是所謂“佔便宜論”。
這是一位長輩的觀點,他在十幾年前對我談起為什麼智者長壽的原因時說:“那是因為這些人腦子好用,別人算計不過他們,所以每次他們都能佔到便宜。因為佔了便宜,所以回想起來的都是快樂,自然心情舒暢,故長壽。相反,笨人和人交往當中,由於算計不過來,所以總吃虧,回想起來就鬱悶,越想越窩囊,結果窩囊出病,故長壽不了。
告訴我這個秘密的長者後來得了嚴重的心臟病。我估摸,得出如此奇怪的結論也許是他一生人生經驗的總結,他可能屬於算計不過別人而總感到窩囊的人。不過,他知道普通人的窩囊,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由於不是智者,他恐怕只能用愚人之心去度智者之腹。
還有一個讓我振聾發聵的觀點是中午才聽來的。講此宏論的是艾豐老師。
艾老師前一天去清華講課,講了思維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