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今宵別夢寒 (第1/2頁)
樂魚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玉門關自古就是送別打卡勝地,大漠浩瀚,詩人千古吟唱更將離別的愁緒渲染,彷彿天生就該離別一樣。
關外,沈都尉看到浩浩蕩蕩的送行隊伍張大了嘴巴。
少年友人們雖相處時日不多,但是塞北兒女坦誠直率,沈顧行豁達磊落,一段時間下來竟也交情匪淺。沈顧行同朋友們一一拜別,獨不見江風。今日一別,千山萬水,那狠心的姑娘不但義正詞嚴地拒絕了的表白,今天竟連面也肯不露了。
玉門關巍峨聳立、城旗獵獵,遠處大漠孤煙、蒼鷹啼鳴,想著回到長安要面對的林林總總,不禁悲從中來。
江佐走上前,遞給沈顧行一錦盒,闊聲道:“宜業,天涯海角來日方長,何必為歧路沾巾。”
又無不遺憾地道歉:“阿風自小體弱,昨日飲酒,今日早起竟未能成行。聊贈一物,祝君平安順遂。”
沈顧行接過,一掃離愁。那個丫頭畢竟還小,且兩人之間阻隔重重,此事還得從長計議。思及此朗聲道:“江兄所言甚是,他日江兄蟾宮折桂,定當陪君醉笑!”
說罷,雙方拱手,沈顧行提身躍馬。
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不管秋風如何扯著他的華服,到底調轉馬頭東去了。
江佐、江佑和江緋一行回來時,阿風正一邊對著賬簿,一邊把算盤敲得啪啪響。其實對江風來說,口算比算盤來得快些,但是她也不好顯得自己太聰慧了,只能在這敲算盤。江母和江父分坐炕桌兩側,有一搭沒一搭說著閒話,芸姨娘在旁伺候著。
兄妹三人向父母行禮畢,江父向江佐道“沈家哥兒此去,你也要收心了,眼看春闈在即,定要一舉及第,才不枉你十年寒窗。”
江佐正色道:“是,父親。”
想了想又說道:“我雖痴長宜業一歲,才華卻遠不及他,兒子實在慚愧。宜業知道我明年要下場,不吝跟兒子說了很多行卷之事,並已允諾幫我向著作郎顧況大人行卷。兒子想著,趕緊整理編卷,以備春考,一舉中第,方不負父親期望。”
江父前面聽兒子說遠不及沈顧行,心裡原本還有些不舒服。但越聽越覺得心裡有譜,便露出欣慰的笑容點頭說:“如此甚好。”
唐朝科考有個潛規則,就是行卷成風。
所謂行卷,就是在開考前,考生們將所作的詩文編纂成冊,獻給主考官或者有名望的前輩大儒,希望他們看了自己的詩文後,能夠在他們的圈層中廣為推薦,以此獲得才名。獲得的推薦越多才名也會越大,那麼科考的透過率就會增加。
因為唐朝的科舉考試是不糊名的,考官判卷的時候能夠看到考生的名字。如果一個考生的文學水平在知識分子中已經獲得廣泛認同和讚譽,那麼考官判分時就會更加慎重,從而更容易獲得高分。
後人評價唐朝的行卷是“伯樂一顧,價增三倍”,行卷的重要性可見一二。
後來千古吟唱併成為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白居易的行卷詩,那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膾炙人口,傳唱千年。還有那首“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的詩句,後人都以為是閨閣情詩,但其實也是一個叫朱慶餘的行卷詩。
一個白居易一個朱慶餘,都是行卷成功的代表人物,他們成功的行卷,為後來登科及第鋪平了道路,掃除了障礙。
所以,沈顧行已行卷過一遍了,行卷的門路和訣竅已瞭然於胸。另外,以沈家在長安的名望和地位,由他作為江佐的引薦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否則,以江佐的白衣身份,怕是連京城那些老大人的側門,也是進不去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沈顧行的一番考前攻略和“拔刀相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