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脈症(膠元類疾病)
[病案]患者龐某,女性,20歲,於1961年3月1日下午在學習過程中突然出現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患者首先感到劇烈頭痛,隨後出現言語不清,伴有右面部肌肉抽搐,咀嚼肌功能受限,導致左頰部食物殘留,並伴有口角流涎。症狀逐漸加重,患者繼而出現右上肢抽搐,四肢肌力明顯減退,行走困難,呈現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
入院後,患者主訴右顳部持續性疼痛,並出現小便失禁,提示可能存在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體格檢查發現右側橈動脈搏動消失,血壓無法測得,進一步檢查顯示鎖骨上動脈、顳動脈均未觸及搏動,頸動脈右側搏動較左側明顯減弱,提示右側頸動脈系統可能存在嚴重供血障礙。
血壓測量顯示明顯的不對稱性:上肢左側血壓為89/109kpa(142/82毫米汞柱),下肢左側血壓為192/133kpa(144/100毫米汞柱),而右側下肢血壓高達210/160kpa(158/120毫米汞柱),這種顯著的血壓差異提示可能存在大血管病變。神經系統檢查發現左半身癱瘓,符合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查結果:紅細胞計數為445x1012/l(445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139克/升(139克),白細胞計數86x109/l(8600/立方毫米),中性粒細胞比例83,淋巴細胞比例17,血沉18毫米/小時,康氏反應陰性,排除了梅毒感染的可能。
腦電圖檢查顯示:雙側額葉存在異常病灶,腦電波普遍異常,以右側半球病變更為顯著,提示可能存在器質性腦部病變。
患者入院後接受多種藥物治療,但症狀未見明顯改善。
[治則]復脈。
[取穴]取患側內關穴,留針法,當刺入有針感後右側脈搏即起動;另針尺澤、太淵。內關留針三天後起針。以後又輪流刺內關、尺澤、合谷、曲池、外關、肩髃而愈。測得上肢右側血壓106/104kpa(80/78毫米汞柱),十二天後出院時測血壓122/93kpa(92/70毫米汞柱)。
[評析]內關穴是中醫針灸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穴位,其臨床應用廣泛且療效顯著。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內關穴不僅與本經有著密切的聯絡,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陰維脈相通,具有調節心脈、安神定志的重要作用。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其深層有正中神經透過,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佈,周圍分佈有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這些解剖結構為其治療作用提供了生理基礎。
在臨床應用方面,內關穴的治療範圍廣泛而深入。首先,在心血管系統疾病方面,它能夠有效治療心悸、心絞痛、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過緩等病症。其作用機制在於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穩定心律。對於無脈症,內關穴的刺激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改善末梢血供。在神經系統疾病方面,內關穴對癔病有顯著療效,能夠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精神緊張狀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內關穴在急救醫學中的應用價值。對於休克患者,刺激內關穴可以起到臨時起搏的作用,為後續搶救爭取寶貴時間。研究表明,針刺內關穴能夠提高血壓,改善微迴圈,增強心肌收縮力,這些作用在休克搶救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在具體操作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採用不同的針刺手法。對於虛證患者,應採用補法,如溫和灸、輕刺激等;對於實證患者,則宜採用瀉法,如強刺激、放血等。此外,還可以配合其他穴位,如神門、膻中等,以增強療效。
現代研究證實,內關穴的刺激能夠調節心血管系統功能,改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