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的很顯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宣慰司的官員們,費盡心力的解釋大軍人馬早已充足,大明本土百姓想要參軍都不能了,又說大明將來在東洋必優先招用緬甸漢人,才勉強壓住了這股風潮。
朱慈炯反覆推演,思來想去都覺得當前的軍力和佈局,已經是穩若磐石,不是鰲拜等建奴能夠突破的,他們甚至不敢輕易撤兵。
他不放心,再度對著輿圖細細推演,又令張萬祺將安全域性關於建奴和南方海域的情報逐一翻出,兩人再三研讀了一番。
朱慈炯到了此時,便基本放下心來,便自己口述令張萬祺執筆,撰寫了給晉王李定國和黔國公沐天波的旨意,蓋印後便急速發出。
李定國接到太子旨意後,當即便領會了其中之意,為其浩大的佈局和心胸敬佩的五體投地,連連自愧不如。
他當即召集麾下眾將,佈置大軍進一步的作戰方略:
明安達禮領著所部三萬蒙古漢子和王吉貞所部三萬第五軍精銳,徑自前往察哈爾夢、昭烏達盟,斬斷大草原與建奴的連線。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擇機向整個蒙古草原進軍,將整個蒙古各部盡數收服,使其歸於大明帝國版圖。
王輔臣則需領著第五軍其餘五萬大軍,在宣化府一帶駐紮作戰,進則威逼昌平和京師,不使建奴往西北逃竄。
李定國擇親領第二軍十二萬大軍,在張家口、豐寧、圍場、隆化、凌源一帶活動,不斷地光復各地,逐漸斬斷遼東和京師的連線。
如此佈局之下,京師的建奴如果敢於破釜沉舟,不管不顧的領著京城僅剩的二十萬大軍來攻,明軍三路人馬輕易便可匯聚一團與之對峙。
如果京師建奴不敢拼死一搏,那麼頂多三兩個月後,建奴會壓縮在京師、順天府、承德府、保定府和天津府一帶狹小的區域內。
至於遼東殘餘的建奴勢力,他們面對著黔國公沐天波的大軍,能自保就燒高香了,早已沒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那麼,京師建奴敢於拼死嗎?李定國覺得它們不敢,能夠勉強維持京師數百萬人的安穩,恐已耗盡了他們的力量。
在更加遙遠的遼東大地,黔國公沐天波也在稍晚些收到了太子的旨意,看後哈哈大笑,繼續堅持著原本的策略。
他指揮麾下十萬明朝聯軍,將原本圍三闕一而留下的城門,也給圍了起來,並快速的建立工事。
城內的建奴大軍置若罔聞,任由明軍施為,絲毫沒有出城破壞工事的意圖,於是圍城工事便日益成形,乃至堅不可摧。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