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的很顯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來到公園1663年,康熙四年三月之際,鰲拜眼見大地回春,炎炎夏日亦不遠矣,便知是最後的時機了。
建奴韃子出自遼東,本就喜寒不耐酷暑,倘若春季不能尋機破敵,夏季到來後,大軍便更加舉步維艱了。
不僅如此,清廷雖然在日益狹小的地盤和京師中,雖然刮地三尺蒐集糧草、物資,終究到了難以支撐的時候。
如此壓榨之下,僅剩的地盤上,各處都有人私下串聯對抗官府了,距離揭竿而起,也就一線之隔了。
京師中百餘萬八旗膏粱子弟,日子也日益煎熬,便在有心人的糾集之下日日鬧事,令建奴高層焦頭爛額。
鰲拜大軍雖得了舉國之力支撐,但糧草物資仍舊不足,整日精打細算,也只能勉強維持三四個月之用了。
他反覆思慮之下,便知自己並沒有多餘選擇了,只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了,尋求百死中的一線生機。
三月十四日夜間子時,建奴大軍全軍出動,在山東德州、濱州、以及河北邯鄲一帶,發起了決死攻擊。
他們集中所有火炮,不再吝惜火藥炮彈,真正轟擊了半個時辰,其後便是綠營兵馬蟻附攻城,建奴八旗兵則抵近弓箭掩護。
這些北地來的綠營兵,對建奴倒是忠心耿耿,悍不畏死的前赴後繼,不顧傷亡拼死作戰。
建奴八旗兵亦知到了生死存亡之時,如果不能破敵,那他們旋即便會亡國滅族了,也是自也是悍不畏死。
他們確實是氣勢洶洶攻勢如潮,奈何明軍作戰實在“猥瑣陰險”,陣線前竟埋了無數地雷,令清兵付出巨大傷亡才逼近城防、工事。
好不容易逼近之後,清兵們又被暴雨梨花般的手榴彈、佛郎機噴射的散彈瘋狂“洗禮”,又被收割了一大波。
到了此時,終於能夠登城或攀爬工事時,明軍各色火器噴射的子彈,如鐮刀般收割著清兵的生命。
最陰損的是,明軍往往到了此時,才會使用有巨大優勢的火炮,拼命轟擊射箭掩護的建奴八旗兵,往往令其死傷大半。
清軍的悍不畏死的瘋狂進攻,往往要死傷五六人,才能換來明軍一人的傷亡,令他們憋屈萬分。
更加憋屈的是,他們每波攻擊被打退之後,無法撤回的傷兵便會被明軍逐一射殺,令大軍各部士氣大損。
鰲拜、希佛、圖海、趙良棟幾人,此時卻顧不得士氣高低了,只顧指揮著大軍發起一波接著一波的攻擊。
如此迴圈往復,以命換命的鏖戰竟持續了一個月之久,令明軍的傷亡也上升不少,但相比建奴卻是輕微很多。
朱慈炯唯恐前線有失,便令李虎領了兩萬精兵從濟南出發,趕往德州前線支援楊三水部作戰,以防萬一變故。
他又令閩王鄭成功調派兩萬精銳海軍將士登岸,在濱州、東營一帶支援姜光軍部,使戰線穩若磐石。
最後又急令王輔臣部,讓他領兵從宣化府往保定府、正定府一帶威逼,支援兀爾特所部。
古語有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此番明清大戰,鰲拜固然領了四十萬大軍來攻,但大明各處防禦的兵馬,亦接近四十萬,建奴兵力並無優勢。
明軍的城防工事堅不可摧,火器火炮又遙遙領先,哪怕正面硬剛,建奴未必能夠必勝,更何況戰法又如此陰損呢。
一個月後,各處清兵的狂攻終是難以為繼了,各部人馬戰死者高達五萬餘人,重傷者亦有三萬餘,輕傷者無數。
瘋狂進攻之下,建奴營中的火炮被明軍擊毀無數,火藥炮彈也漸漸見了底,再也無法提供炮火支援了。
甚至建奴八旗兵所用的箭矢,也幾乎被消耗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