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第1/2頁)
王小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嶽飛又是那種性情直爽、不拘小節的人,跟皇帝說起話來做不到謹小慎微,更何況跟張俊呢?
當年楊麼作亂,連續挫敗宋軍的進攻,高宗派張俊前去圍剿,結果是損兵折將而返。沒有辦法,高宗只有指定嶽飛前去平定。結果嶽飛只用了八天時間就把楊麼給擺平了,繳獲戰船一千多艘。嶽飛覺得與韓世忠、張俊都是大宋將領,交情不錯,就在繳獲的戰船裡面挑了兩個最好的樓船,武器裝備一應俱全,作為禮物送給了韓世忠、張俊,韓世忠比較實在,沒有多想,很高興就接受了。張俊卻很生氣,認為這是嶽飛故意在炫耀功績,以送船的名義羞辱他。
真是奇恥大辱啊!嶽飛,我記你一輩子!
紹興十一年(1141年)初,金兀朮南侵,攻打淮西地區,廬州被圍,嚴格地說,這是張俊負責的防區,他應該帶兵前去解圍,但他懾於敵軍的強大,猶猶豫豫不敢主動出擊。高宗只好命令岳飛率兵前去解圍。當嶽飛的大軍開進張俊的防區之後,張俊卻以缺少糧草為由,拒不給嶽飛的軍隊提供補給,想以此讓嶽飛知難而退。誰知嶽飛偏不吃這一套,越是有困難他越不怕。
缺少糧草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高宗那裡,高宗為嶽飛知難而進的精神所感動,親自寫信褒獎他:&ldo;運輸糧草是何等艱難險阻,可你卻全不顧慮,以大局為重,一心解廬州之圍。&rdo;
張俊原本想用這招把嶽飛給逼退了,沒想到嶽飛因禍得福,還受到了高宗表揚。
弄巧成拙,張俊肺都快氣炸了。
肯定是嶽飛把我說的糧草不足這件事報告給了朝廷,一方面,給我造成負面影響,讓大家認為我張俊沒有大局觀念,不給嶽飛提供補給;另一方面,藉機向皇帝邀功,看我嶽飛多厲害,缺少糧草也不耽誤打仗。
你不仁我不義,你在朝廷上擠兌我,我也擠兌你,你不讓我好,我也不讓你好。
張俊回到朝廷之後,就四處散佈謠言,指責嶽飛以缺少糧草為藉口滯留不前,沒有與敵軍直接交戰。
到底誰對誰錯,朝廷也糊塗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和金達成議和意向,戰事初步平息,為了收回兵權,在秦檜的建議下,高宗論功封賞。
按理說嶽飛無論在平息內亂還是抵禦外敵上,都取得了卓著戰績,大小勝仗打了200多場,創下歷史紀錄,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時嶽飛年僅38歲,就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論起功勞來,當然是無人能比,理當在韓世忠、張俊之上。
但是在韓世忠、張俊看來,成績是次要的,資歷才是主要的,這兩個人從高宗稱帝以來,一直都高宗的左膀右臂,而且對高宗唯命是從,從來沒有忤逆高宗的旨意。
如果把資歷淺且經常忤逆皇上的嶽飛放在他們頭上,那他們肯定不服!
就是高宗來說,他也不希望把嶽飛列在韓、張二人之前,嶽飛和這兩個人沒法比,他們在高宗心目中印象,那是一片忠心,而嶽飛則要複雜得多。
在論功封賞之前,高宗和秦檜先開了一個小會,研究了一下這功怎麼論,這賞怎麼封。秦檜也知道高宗心裡對嶽飛有意見,但嶽飛又不能不封,他的功勞都擺在了那兒,不給封賞,恐怕天下人不服,特別是嶽飛手下的那些部下不服,到時候生出事來,就不好辦了!
一定要給嶽飛升官,但不能超過韓世忠、張俊,不把他的功勞列在第一位,以免他頭腦一熱,居功自傲,要挾朝廷北伐,破壞議和。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高宗決定,授予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
這個決定,依然沒有讓嶽飛的部下滿意,他們認為嶽飛太過于謙虛了,明顯是韓世忠、張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