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鵝卵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指揮會戰級別經驗的只有兩人,顧長雲同賀承志。
在瀛州本島旗山大營也曾組織過類似演習。
按顧長雲的話說,如果當初錫江之戰有這樣一支軍隊,對付武吉斯人就是砍瓜切菜。
武吉斯人的戰鬥力,朱常瀛沒有見識過,但馬六甲各國軍隊他還是有切身瞭解的。那確實應該砍瓜切菜,不然投入這麼多財力人力物力也說不過去。
好吧,坦白講,如果能夠克服氣候原因,明軍精銳打南洋土著也不是問題。
但北疆完全不同,地形開闊,僅僅步兵是玩不轉的,所以朱老七這幾年拼命發展騎兵。
在海參崴,朱老七也曾見識過建州軍,不過是雜牌軍,不能代表建州軍的戰鬥力。
根據最新情報,年初努爾哈赤重組軍隊,由四旗擴充至八旗。
努爾哈赤親統正黃旗、鑲黃旗。
皇臺吉統正白旗。
阿巴泰統鑲白旗。
代善統正紅旗、鑲紅旗。
莽古爾泰統正藍旗。
阿敏統鑲藍旗。
朱常瀛眼前這六千人,大概就是偽金一個旗的兵力。
建州步戰,首在楯車。
建州騎戰,首在重甲突擊。
楯車,在灜州軍面前作用有限,三斤炮四百米內那擋板便無用了。朱老七最擔心的就是騎兵反覆衝擊,不計損傷的突擊。
對付騎兵突擊最有效的就是廂車,但廂車太笨重,灜州軍並沒有裝備,這是不是一個問題?需要思考。
大靜軍議會。
“殿下,葉帥去海參崴兩月,集眾商議,有如下論斷。”
“第一,於海參崴出兵攻打建州不可行。道路鹹遠,補給不暢,沿途多有依附建州村屯,幾無隱蔽行軍可能。”
“第二,移兵葉赫亦不可取。與上相同,行軍路途遙遠,大規模調動必被建州查知。葉赫米糧產出極為有限,不足以供應大軍駐紮。葉赫與建州多有通婚,其內部或有建州細作。如今葉赫苟存,並非因為葉赫之兵,而在於遼東軍與葉赫互為援手,且建州正在整合軍隊,不欲發動大戰緣故。”
“第三,以全域性計,大明攻建州,當集兵瀋陽,主力兵出撫順,一路強攻,直取赫圖阿拉。朝鮮、葉赫、海參崴各出偏師佯攻,足矣。”
“第四,考慮朝廷即便允許灜州參戰,也僅可為偏師。
建議以濟州為屯兵地,臨戰,經鴨綠江直上,舟師至中游,攻取寬甸六堡,而後兵進赫圖阿拉,與撫順之軍形成兩路夾擊之勢。
如此,我軍舟師可保補給不虞,進退有矩。”
宣讀之後,張承嗣看向朱常瀛。
“殿下,打建州,越早越好,可眼下朝廷並無攻取建州之意啊,這可如何是好?”
“海參崴還有來信,言說建州出兵大約兩千襲取虎爾哈眾多村屯,擄掠人口眾多,這般下去,只會坐視建奴不斷壯大。”
朱常瀛面無表情。
“朝廷打與不打,什麼時候打,不是我能插嘴的,但為大戰準備卻不能不做。海參崴的意見我看過,你們呢?也商議有些時日了,可有結果?”
“殿下,臣等贊同屯兵濟州。我有舟師,濟州補給通暢。地勢也足夠開闊,適合演武。距離遼東亦不遠,夏季七日可至,冬季也不會超過半月。”
“好,那就通知葉燕山,儘快趕回來,坐鎮濟州,主持大局。步三團冬季之前移防濟州。步四團預計明年年初成軍,也調防濟州。”
“是,這裡還有一份有關苦兀島通報,請殿下過目。”
朱常瀛接過,也是葉燕山起草的,馬時楠附名。
第一,鑑於苦兀島土著孱弱,業已臣服,決定於苦兀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