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
老兵1984年初次參戰,二山輪戰,又名中越邊境戰。
參戰前寫血書,老兵把手指切開,剛寫了一個字,傷口就凝住了,旁邊的戰友打趣他:你凝血機制這麼強,想死都難。
一語成讖,老兵的血小板密度保了他一條命。
老兵時任偵察連副連長。
偵察連一馬當先,是全軍尖刀中的刀尖,沿文山一線,自麻栗坡扎入,最遠深入敵後400公里。因偵察需要,穿的是敵軍的軍裝,最近的時候隔著兩三米的距離和敵方打照面,隨時做好殺人和被殺的準備。
叢林遭遇戰是家常便飯。1984年6月3日,老兵經歷了記憶裡最深刻的一次肉搏戰,雙方都用了56式軍刺,老兵的右腿肚被捅穿,他割斷了對方的喉管。是役,敵軍大多是特工級的偵察員,單兵作戰能力突出,卻被老兵的偵察連整隊殲滅。
老兵雖是江浙人,卻驍勇得很,扣林山戰役時,他領著一個排偽裝成一個營,據守高地一晝夜。增援的隊伍一度被阻在半途中,老兵領著手下的幾十個兵一次又一次擊退敵方整營建制的波浪攻擊。
輾轉徵戰的數年間,老兵到過74個高地。
斥候難當,無給養、無後援,初入叢林時沒有經驗,單兵配備不過五塊壓縮餅乾、兩個軍用罐頭,幾天就吃完了,然後他們吃蛇,生吃,吃各種蟲子。
吃毛毛蟲時,用軍用雨布一蒙,點起羊油蠟燭灼去毛毛蟲的硬毛,整個兒囫圇塞進嘴裡,一嚼,滿嘴黏稠的汁兒,像魯菜上勾的芡。
最常吃的是蚯蚓,雨林潮濕,有成千上萬的蚯蚓,紅的、黃的、粉紅的,取之不竭。
人手鹹,觸碰到蚯蚓的體表,它立馬渾身分泌出噁心的黏液,實在難以下嚥。必須翻過來吃,找根樹枝,像翻洗豬大腸一樣,把整條蚯蚓從外到裡翻起來,不管什麼顏色的蚯蚓,翻過來後都是生豬肥肉一樣的雪白,蚯蚓食泥,把泥巴揩掉,閉上眼睛往嘴裡丟,咯吱咯吱地嚼,抻著脖子往下吞嚥。
味道好像啃了一口中南雨林的腐殖紅土。
貓耳洞自然是要住的,進洞前全員脫衣服,不脫不行,水汽一浸,濕氣一泛,人會爛襠。最潮濕時,洞中有半米多深的水,人蹲靠在其中,濕氣透骨,瘙癢難耐,撓出血來還是癢,終身的後遺症。
煩人的還有螞蟥,鑽進肉裡,揪不得拽不得,越拽越往裡鑽,火也燒不得,否則半截燒掉半截爛在體內,螞蟥有毒,整塊肉都會糜爛。
扣林山、法卡山、八里河東山……老兵兩隻胳膊上布滿了螞蟥眼,戒疤一樣,但數量沒有他殺的人多。
大大小小的陣地戰及遭遇戰,他斃敵20餘人,還不包括遠距離擊斃的。
參戰一年後,老兵已從副連長升為偵察大隊代理營長,彼時他二十三四歲光景,手底下的幾百名士兵大多隻有18、19或20歲。
這幾百名年輕人,大多殞命於1985年5月28日。
當日,他們為了應對越軍的6月反擊,深入敵後偵察火力配備、彈藥基數、換防兵力。剛剛完成偵察任務,返程行至麻栗坡,離國境線只有48公里處時,忽然遭遇重火力伏擊,被包了餃子。
敵方看來蓄謀已久,把他們圍在了壩子底,圍起的口袋只留北面一隅,那是無法去突圍的敵方陣地。
包圍圈越縮越小,平射機槍和火焰噴射器交錯攻擊,眼瞅著老兵和他的偵察大隊就要全體被俘被殲。
槍林彈雨中,老兵組織大家做了一次舉手錶決,然後呼叫後方炮火覆蓋:以偵察大隊為中心,500米半徑內炮火覆蓋。
他們請求的是一次自殺式的炮火覆蓋。
若用四個字解釋,就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