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眼症
[病案]叢某,男,26歲,工人。1978年3月初診。患者自述1977年秋無明顯誘因出現右眼球外突,狀若欲脫,閉目時眼瞼不能完全閉合,露睛明顯。曾於當地多家醫院就診,查瞳孔略散大,眼球表面光亮無淚,角膜無潰瘍,甲狀腺未見腫大,經中西醫多方治療半年餘,效果不顯。刻診:患者右眼脹痛,乾澀不適,視物模糊,尤以用眼後症狀加重,伴頭暈失眠,腰膝痠軟,神疲乏力。查體:右眼球突出,眼瞼閉合不全,結膜輕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淺正常,瞳孔直徑約5,對光反射遲鈍,眼底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治則]補肝腎,瀉肝火,納睛歸窠。
[取穴]絲竹空、瞳子髎、攢竹、承泣、合谷、光明、肝俞、腎俞,上述各穴交替取用,以遠道取穴與區域性取穴相結合。肝俞、腎俞用補法,區域性取穴用瀉法,針18次為一療程。第一療程治療後,患者自覺眼脹乾澀減輕。休息七天後行第二療程治療,患者自覺症狀基本消失,眼部症狀亦明顯改善。如此前後治療共半年,患者愈。以後隨訪未見覆發。
[評析]患者證屬肝腎陰虛,目失所養,其病機可從多個層面深入剖析。首先,從臟腑關係而言,肝腎同源,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響。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共同維繫著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為肝之竅,其正常功能的發揮有賴於精血的濡養。今肝腎陰虛,精血生化不足,目失濡養,則眼球失於約束,此其一也。其次,從肝的生理特性來看,肝為剛髒,體陰而用陽,肝陰不足則肝陽上亢,肝火亢盛,灼傷津液,煉液成痰,痰火上逆,壅滯目竅,致眼球突外慾脫之狀,此其二也。
從臨床表現來看,因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目睛失養,則見眼球乾澀,不耐久視;腎精虧虛,髓海不足,則頭暈失眠;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痠無力。這些症狀充分體現了肝腎陰虛的典型特徵。在治療上,當遵循"肝開竅於目"的理論,養肝陰以滋目竅,瀉肝火以平上逆。肝藏血足,目得所養,則諸症可除。正如《審視瑤函》所言:"其精者,乃先後二天所化之精汁,失起於腎,次施於膽,而後及於瞳神也,凡此數者,一有所損,目病生矣。"這一論述精闢地闡明瞭肝腎與目的密切關係,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具體治療方面,採用針灸療法,取穴配伍精當。取肝俞、腎俞以補益肝腎,榮養目睛;刺光明穴以降火明目;取合谷以洩熱;攢竹、絲竹空、瞳子髎、承泣諸穴疏通區域性經氣,洩熱除痰火。諸穴配伍,共奏調理氣機、補精養血、平肝降火、扶正祛邪之功,使氣血周流,目窠清寧,眼球自能回納。這種治療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精髓,既注重區域性症狀的改善,又重視整體機能的調節,標本兼治,療效顯著。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這種治療方法可能透過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改善眼部微迴圈,促進眼部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針灸治療還具有副作用小、療效持久等優勢,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在治療過程中,還應注重生活調理,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用眼,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等,以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對於肝腎陰虛型眼病的治療,應遵循中醫理論,採用綜合治療方法,既要重視區域性症狀的改善,又要注重整體機能的調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精髓,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現實意義。
:()每日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