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眼肌麻痺
[病案]患者國某,男性,55歲,因"突發頭痛伴噁心嘔吐一週,複視、左上眼瞼下垂三天"入院。患者於一周前無明顯誘因下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以前額部為著,呈持續性脹痛,程度中等,vas評分6分,伴有明顯噁心、非噴射性嘔吐胃內容物3次,量中等,同時出現上腹部隱痛,食慾明顯減退,進食後症狀加重,故基本無法正常飲食。患者自服止痛藥物(具體不詳)後症狀無明顯緩解。三天前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逐漸減輕,但出現視物重影(複視),以向左注視時明顯,同時發現左側上眼瞼下垂,無視力下降,無肢體麻木無力,無意識障礙。既往體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認類似發作史。
入院查體: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左側上眼瞼下垂,眼裂縮小至約1,左側瞳孔直徑約5,右側瞳孔直徑約3,左側瞳孔對光反射遲鈍,右側正常。雙側視乳頭圓形,邊界清晰,色澤淡紅,視網膜未見出血及滲出。左側眼球呈外斜位,各方向運動均受限,尤以上、下、內、外上方活動受限明顯,複視試驗陽性。右側眼球活動自如。餘顱神經檢查未見異常。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無肌萎縮。淺感覺、深感覺檢查均正常。雙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膝腱、跟腱反射對稱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濟運動檢查正常。
輔助檢查:腰椎穿刺示臥位壓力12kpa(90h2o),腦脊液外觀無色透明,蛋白定性陰性,糖40-50g,氯化物725g,白細胞計數2個/3。
中醫四診:患者面色稍白,精神倦怠,自述頭痛隱隱,時有頭暈,納差,夜寐欠安。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全眼肌麻痺(左側)
[治則]健脾養血。
[取穴]合谷、足三里、陷谷、三陰交、攢竹、風池、睛明、陽白,頭維。每日針治1次。4次後,病情開始好轉,眼裂增大,約3毫米,10次後,眼球向上、向下、向內活動時受限露白減少,複視減輕。共治療19次後,左上眼瞼已不下垂,眼裂與右側相等,瞳孔圓形,雙側等大,眼球向上、下、內、外上方活動時不受限制,複視消失而愈。
[評析]中醫針灸治療眼部疾病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顯著的臨床療效。本文重點探討合谷、足三里、陷谷、三陰交、攢竹、風池、睛明、陽白、頭維等穴位的配伍應用及其治療機制。
從穴位配伍來看,本組穴位體現了整體調理與區域性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經活絡之效;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是調理脾胃的要穴;陷谷為足陽明胃經輸穴,可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要穴,可健脾益血、調補肝腎;攢竹、睛明、陽白、頭維等穴位均位於眼周,直接作用於眼部組織;風池為足少陽膽經穴位,可疏風清熱、明目開竅。這些穴位的配伍應用,形成了標本兼治的治療體系。
從治療機制分析,本療法主要透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1 調理脾胃功能: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足三里、陷谷、三陰交等穴位的刺激,能夠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轉化,為氣血生成提供物質基礎。
2 促進氣血生化:透過調理脾胃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氣血充盈後,透過經絡系統上注於目,為眼部組織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援。
3 改善眼部功能:攢竹、睛明、陽白等眼周穴位的直接刺激,配合遠端穴位的整體調理,能夠改善眼部血液迴圈,增強眼肌的協調性和約束力,從而提升視覺功能。
4 疏通經絡:透過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眼部相關經絡,改善氣血執行,消除區域性瘀滯,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效果。
臨床實踐表明,採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