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第1/2頁)
吳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外,從漢語的語法構成上分析,&ldo;事事在心&rdo;也較有合理性。&ldo;在心&rdo;與&ldo;關心&rdo;在感情色彩上有輕重之分,&ldo;在&rdo;字本義是&ldo;居&rdo;和&ldo;存&rdo;,而&ldo;關&rdo;字是牽連或涉及的意思,程度上有很大不同。&ldo;入耳&rdo;與&ldo;在心&rdo;都是動賓結構的片語,而&ldo;關心&rdo;純粹是個詞語,與上聯不甚相稱。中國對聯是十分講究對仗的,用詞十分考究,文人墨客更是刻意追求。所以東林書院的對聯,應該是&ldo;事事在心&rdo;。
還有,顧憲成等東林黨人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可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銘刻在心,絕非僅僅關心而已。&ldo;事事在心&rdo;更恰當地描述了東林黨人的政治理想抱負。
顧憲成像
除去對聯字句上的疑案,還有該聯作者之謎。有關該聯的產生,長期以來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顧憲成少年時家貧無力聘請老師,借讀於鄰家,夜間每每通宵達旦苦讀。一日,正在勤於苦讀的顧憲成被布政使陳雲浦從任所歸省發現。陳為其勤學苦讀精神所感佩,次日便傳見了這位夜讀少年,並當場出對聯相課試。陳雲浦出的上聯是:&ldo;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rdo;,不料顧憲成學問博深,胸有成竹,遂不假思索應口而答曰:&ldo;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rdo;。少年顧憲成的敏捷才思深得陳雲浦的讚賞,同時也產生了這幅千古名聯,令後人讚嘆不已。但據趙承中先生考證,陳雲浦並未作過布政使。據《顧瑞文公遺書》的附錄《年譜》載,陳雲浦對顧憲成所試的也不是對聯而是有關當時社會的文章。看來,由於史料的缺乏,關於對聯的作者現在還無法定論。
&ldo;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rdo;這副對聯雖然名盛一時,但在&ldo;文革&rdo;中卻成了鄧拓的罪證之一。1982年東林書院重新修復,當時尚健在的&ldo;三家村&rdo;之一廖沫沙先生重新題寫了這副對聯。此聯現仍掛於書院依庸堂內,讓前來參觀的遊人感慨萬千。對聯不僅書法俊逸,而且其所體現的精神更是時刻催人奮進。
蔭庇九洲大槐樹移民之謎
&ldo;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rdo;這是幾句至今仍然流傳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的歌謠。它為什麼能夠被流傳到今天?這裡面究竟包含著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元朝末年,由於連年不斷的天災人禍,使黃淮流域的廣大地區&ldo;屍骨遍於野,千里無人煙&rdo;。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填補豫、魯、蘇、皖、冀等地因戰亂和災荒流失死亡的人口,恢復和發展生產,鞏固自己的統治,開始實施移民政策。
山西表裡河山,易守難攻,因而避免了各種戰亂和自然災害的侵軼,農業生產比較發達,再加上當時的人們為躲避災難,紛紛湧進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這就使得山西人口迅猛增長,據說當時山西的總人口為河北、河南人口的總和。人口增長過快,使山西地狹人稠,出現民多無田的現象,因此移民也就自然從山西開始。
洪洞縣是明朝山西平陽府第一大縣。洪洞地處晉南,為南北東西的交通要道,貫通南北的古官道就從城北廣濟寺的大槐樹下透過。洪武、永樂年間,明政府就在洪洞廣濟寺的大槐樹下設局駐員,組編佇列,發放&ldo;憑照川資&rdo;,組織了十八次大規模的移民。當然,遷移的不只是洪洞人,因為洪洞大槐樹是各地移民匯集、開拔外遷的集散之地,因而,移民也就把洪洞大槐樹作為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