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進/朱新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過山彎,一座古剎在綠樹掩映中出現在面前,斑駁且覆蓋著綠苔的圍牆顯示出它的沒落。一名正在寺前清掃的僧人見到他們,連忙扔掉掃把,雙手合十微微頷首,然後匆匆走進寺門。
柯山抬眼看去,只見大門上的牌匾寫著&ldo;鳳凰寺&rdo;3個大字。
信步拾階走進這寺門,冷清、破敗是給兩人的第一印象,只見香菸裊裊,卻不聞鐘磬叮咚。一名老僧匆匆而出,自稱是本廟方丈並接待了他們。稍作寒暄,歐陽丹請教了一些當地的草藥知識,老方丈熱心且不厭其煩地做了講解,還拿出實物讓歐陽丹辨別。歐陽丹時而問上一兩句,時而學著老方丈的樣子揪下一片葉子或根莖放在嘴裡,直到大致明白了,才合十頷首道謝。這時,柯山就問起了少帥張學良的事,並提出要四處看看。老方丈先是推說&ldo;出家人不問世事&rdo;,然後指派一名小僧引路。
他們先來到張學良、於鳳至(許多史料記錄為趙四小姐,實系謬誤)的臥室,也就不到10平米的空間,實難想像曾經居住過那位叱吒風雲、震驚中外的倜儻少帥。環視四周,這裡不過是二層木製小樓上層的一間,廊簷下是通道,憑欄可以眺望寺外,而高大的樹木又能掩映樓上之人,可謂幽靜到了靜謐的地步,實為一個隱修的好處所。
來到送子殿,柯山一眼就看到張學良的手書,&ldo;萬裡碧空孤影遠,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漸漸鬢髮老,唯有春風今又還。&rdo;他默默地吟誦著,亦體會到了這位&ldo;靜修&rdo;之人的無奈與孤寂。
隨著小僧的指引,他們又來到專門為張學良挖鑿的防空洞,裡面也就能夠容納十人左右,什麼設施都沒有,僅在洞壁上留有兩個刻字‐‐雪仇。人去洞空,但那&ldo;雪仇&rdo;兩字幽幽散發出的憤懣,卻仍令人清晰地感覺到當時洞中人的心境。
要知道,張學良被幽禁緣於眾所周知的&ldo;西安事變&rdo;,起於1937年1月1日,先是在浙江奉化,後輾轉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1938年3月便到了這裡‐‐湘西沅陵的鳳凰山;1939年10月,日軍推進到湖南,並有戰機飛臨沅陵上空偵察、轟炸。當時,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已經轉移到沅陵,張學良透過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向蔣介石傳遞書信,主動請纓帶兵禦敵,可是最終石沉大海……這個防空洞是預防日軍飛機轟炸而挖鑿,這兩個刻字‐‐雪仇,想必就是張少帥對報國無門的一種憤懣與宣洩。
張學良非常喜歡釣魚,有關方面就搭起一個通往寺外的簡易天橋,可以直接下到江邊垂釣,繼而免去了山間小徑的路途周折。當然,這主要是出於對他加強監護的目的。事實上,為了&ldo;保護&rdo;這位少帥,當局可謂是煞費苦心,甚至將鳳凰寺方圓5華裡、江面上下游15華裡劃為禁區,連張治中見他一面都是難上加難。
站在天橋上,柯山憑欄隔江俯瞰,沅陵城盡收眼底,不論是地形地貌,還是建築民居,都是那麼得陌生。他默默體悟著自己的老鄉、東北少帥張學良來到此地的心情,不免有些感傷人間滄桑世事難料。
&ldo;該走了。&rdo;歐陽丹輕聲說道。
兩人一路無語。
在江邊等渡船時,歐陽丹問道:&ldo;你家裡最近的有訊息嗎?&rdo;
柯山搖搖頭,&ldo;一直都沒有。幾個月前,我發過一封信回去,也不知道收沒收到。你呢?&rdo;
&ldo;聽說我父親和哥哥轉道去了香港,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rdo;她瞟了柯山一眼,&ldo;如果是真的,你說我該不該去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