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第2/2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居 於絕對領導地位。
普法戰爭
北德聯邦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德國民族任務的完成。南德 4 邦(巴登、 巴伐利亞、黑森‐達姆施塔特和符騰堡)尚獨立於聯邦之外。一條美因河, 隔開南北兩個德意志。這分離局面的主要支撐者就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路 易&iddot;波拿巴。
在巴黎當局的眼裡,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將是法國在歐陸優勢地位的潛在
威脅。而且,此時的法皇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地步:對內無限制地強化軍事官 僚國家機器,引起工農和民主力量的反對;對外窮兵黷武,侵略阿爾及利亞, 爭奪義大利,遠徵中國、墨西哥,國力耗盡,國際地位下降。
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小拿破崙深知,出路只有一條:阻止德國統一,
惡化兩國關係,進而用戰爭手段奪取萊茵河左岸地區,轉移人民視線,鞏固 波拿巴的統治。
俾斯麥也深知,要在美因河上架起橋樑,完成統一大業,對法一戰在所
難免。但俾斯麥強調:&ldo;要選擇正確的時機&rdo;,在普奧戰爭結束不久就揮戈 上陣對法開戰,非普魯士之力所能及。他在給慕尼黑韋特恩男爵的信中寫道: &ldo;出於純粹主觀上的原因擅自幹預歷史的程序,就好比搖落不成熟的果 實??在某種形勢已在變化的時候能進行等待,這種能力是現實政治的迫切 需要。&rdo;
他首先巧施手段,在&ldo;領土報酬&rdo;的糾葛上穩住小拿破崙。普奧戰火剛
熄滅,小拿破崙便上門討債,1866 年 7 月 21 日、27 日和 8 月 8 日、16 日, 不斷透過普駐巴黎大使霍爾茨伯爵和法駐柏林大使貝內狄德向普索取&ldo;領土 報酬&rdo;。所含內容有三:&ldo;(一)法取得萊茵河左岸地區直至美因茲(蘭道 省和薩爾布呂肯)。(二)盧森堡併入法國。(三)承認法國對比利時的佔 領。俾斯麥對在比亞裡茨許下的諾言早已丟在腦後,他下決心:什麼也不給。 不過,他做得狡猾而又得體,使法皇的領土要求難以得逞。普法關係遂之緊 張起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