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悠,尋找施工需要的礦石。但沒幾日,師偃來抱怨:“主上何必凡是自己動手,放著那些僕隸閒著沒事……我聽說你最近四處挖炭石,這種活你吩咐一聲,自有下人們去幹,主上還是抓緊學習為好。”
趙武微笑著看著師偃,反問:“最近伙食怎麼樣?”
師偃不自覺的說溜了嘴:“嗯,主上指導製作的那些瓦罐瓦鍋極其好賣,如今我趙氏的陶器也算是國中一絕,都已經販賣到了齊國。用這些陶器煮出來的湯也確實鮮美,非比尋常。”
趙武仰天哈哈大笑起來,他得意的回答:“我的本事,又豈止是在製陶方面。”
師偃這次倒很贊同,他頻頻點頭:“這幾日,我把主上製作的那些器物整理了一下,準備替主上編錄一部《百器譜》,不知主上是否許可?”
趙武脫口而出:“怎麼印刷……我是說怎麼在竹簡上把它繪出來?等等,我有辦法了。”
紙,這一切都要歸結到紙上。
想到印刷,趙武腦海中一閃念,想起一個旅遊節目介紹的韓紙(高麗紙)的製作工藝,據說這種高麗紙的製作工藝是宋人傳過去的,號稱能用一千年,起初,韓國人將這種紙稱之為“宋紙”。到了21世紀,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韓國國寶”,還被譽為“亞洲的驕傲”。
這種紙的製作工藝來自宋代,沒摻雜任何現代技術,在這春秋時代複製出來容易,但悍然複製……嗯,最近趙武發明的東西太多了,再這樣下去,他要被古人當作柴火,焚燒了事。所以,還是先等等。
“用羊皮卷”,在趙武神思飛揚的時候,師偃給出答案:“昔日秦國曾用五張羊皮換回百里奚,那時的秦國就喜歡用羊皮製作地圖及書籍,我們《百器譜》不妨也用羊皮製備……”
趙武想了下,吩咐:“我看見工匠製作青銅的時候,有人用蠟製作模型……你找一個青銅鑄造工,直接在蠟上刻畫出圖樣,然後製作成銅板圖畫,再用銅板畫在羊皮上敲一下,刻畫出凹痕,隨後,我們只需手工描繪一下,這不就成了?”
趙武說的漫不經心,但他不知道這個時代青銅是一種貴重金屬,基本上等同於貨幣。而印刷《百器譜》至少需要製作一百張銅版,需耗費大量的青銅。
第六章 為了生活,努力發明(下)
師偃聽了他的話,很好奇的看了一下趙武,見到趙武目光仍在專注著群山,他勉為其難的回答:“也好,我這就去找人……”
趙武馬上又補充:“順便再找一些鐵匠來,我有用。”
師偃立刻用勸告的身份說:“看來主上喜歡擺弄惡金——我趙氏雖然會製作‘惡金’,但世人常以為‘惡金不祥’,會給使用者帶來災禍,令諸卿大夫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主上最好不要在公卿面前展示惡金,以免帶來不測的災禍。”
春秋時代,人們把“鐵”叫做“惡金”。
在這個時代,每個家族都有一項特長,趙氏宗族以養馬和鑄鐵手藝著稱,“中華第一鐵鼎”就由趙武的孫子趙鞅製備,可以想象,在這個時間段裡,趙氏宗族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鑄鐵經驗,以至於數十年後他們能夠鑄造大型鐵件。
不過由於春秋時代人們不喜歡鐵,把鐵稱之為“惡金”,所以趙氏宗族雖然擁有這時代較為先進的鑄鐵工藝,卻並沒有因此獲利。
趙武不以為然,他漫不經心的回答:“終究要走到那一步的——你還沒有嘗過鐵鍋炒出來的飯,那才是正宗……”
師偃有點不滿,但趙武已經翻身跳上馬,他騎在馬上,居高臨下的說:“也有變通的方法,比如說我們可以在鐵器上鎏上金銅,一方面防鏽,另一方面……”
猛然間,趙武想起師修給他解說各國形勢的時候,曾談到吳王,談到楚國正忙於跟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