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1/2頁)
馬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指揮水平存在著差別,交戰前力量較強的一方在作戰中釋放出的戰鬥能量可能很小,而且這些戰鬥能量因使用不當有些被白白消耗掉了。交戰前力量較弱的一方則可能釋放出較大的戰鬥能量,而且這些戰鬥能量在正確的指揮下充分地發揮了作用。於是,一方由強變弱,一方由弱變強。當後者在作戰中實際釋放的有效戰鬥能量強於前者時,就可以戰勝前者。可見,強勝弱敗的強和弱,是就交戰過程中實際發揮出的戰鬥能量而言的;弱能勝強的強和弱,是就交戰前的靜態的潛在的戰鬥能量而言的。由於處於潛在狀態的戰鬥力還不是現實的戰鬥力,所以,以弱勝強只是一種可能性。其能否變為現實性,要看條件,其中關鍵的因素是指揮。
軍隊作戰指揮與故鬥能量釋放的關係有三種情況。正常的指揮使戰鬥能量按正常值釋放;高超的指揮使戰鬥能量超常釋放;錯誤的指揮使戰鬥力不能正常釋放,或戰鬥能量釋放出來產生破壞效應。比如,作戰中國協同失調,航空兵突擊了自己的步兵陣地,高射炮擊落自己的飛機等等,都屬這種情況。部隊之間誤打誤傷,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如果敵我雙方的指揮都無懈可擊,
那麼交戰前力量軟弱的一方就不能以弱勝強,要想以弱勝強,必須&ldo;一把斧子兩面砍&rdo;: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指揮藝術,使己方軍隊的作戰能量充分發揮出來;另一方面,誘使敵人在指揮上犯錯誤,阻礙其作戰能量的正常發揮。欲使敵人在指揮上犯錯誤,就要運用軍事謀略和謀略得以實現的手段,其中包括欺騙手段,以種種假象迷其耳目,亂其心智,使其視真為假,視假為真,作出錯誤的判斷,定下錯誤的決心,舍此別無它途。軍事欺騙對於以弱勝強的作用,就在於它能透過誘使敵軍指揮失俟,促使敵軍實現由強向弱的轉化。
三、作戰效益與軍事欺騙
如前所述,弱軍要戰勝強軍,只能智勝,不能硬拼。而智勝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各種方式迷惑、欺騙敵人,使之在指揮決策和作戰行動上犯錯誤。然而,這決不是說,軍事欺騙只是弱者的專利。雖然強者對軍事欺騙的依賴性不象弱者那麼大,但這絲毫也不妨礙強者對軍事欺騙的追逐和利用。這裡有一個共同的動機在起作用,即:企求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如同商品生產中投入與產出的比值反映了經濟效益一樣,作戰中所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利益的比值反映了作戰效益的高低。追求作戰效益的動機使強者和弱者一樣鍾情於軍事欺騙。因為他們知道巧妙地實施軍事欺騙使對方上當受騙,會使勝利來得更容易,付出的代價更小。
任何一個明智的國家元首在定下戰爭決心時都不會不考慮這樣一些問題:是否還有除戰爭以外的解決矛盾衝突的其他手段;能不能打贏;預期取得的勝利與可能付出的代價相比較,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倘若得失相當,或得不償失,就應該放棄戰爭。當然,歷史上也有一些昏君發動過一些&ldo;錯誤的戰爭&rdo;。這些戰爭都因得不償失受到了歷史的懲罰。這是戰爭層次上的效益決定論。具體到一個戰局,一次戰役戰鬥,也要對得失進行權衡。當然,所得和所失不能只看兵員的傷亡和武器裝備及其他作戰物資的消耗,而要聯絡全域性來全面考慮。比如,以傷亡500 人的代價奪取一個只有200 名守軍的孤島,孤立地看似乎得不償失、意義不大,但是如果這個小島可以作為登陸作戰的前進機場和補給基地,付出這500 人的代價就是值得的。這是戰役戰鬥層次上的效益決定論。它告訴我們,追求作戰效益的動機比追求勝利的動機,對作戰行動的支配作用更強。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勝利,同只管生產而不計成本一樣,是不明智的,弄不好還會產生負效益。兩伊戰爭打了八年,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財政入不敷出,實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