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妾身回答:&ldo;樺君未死,豈能改嫁?&rdo;
韋祺全然一副無賴模樣:&ldo;若是必須夫死才嫁,一刀殺了鄭樺也是容易,還有他那些個兒子女兒,留著多餘。&rdo;
這是不許說不的意思,妾身懂得。
祺君騎射俱佳,孔武有力,身上戰傷累累,但是最厭讀書,常寫別字,需動筆時,都是文書代勞,有時也讓妾身執筆。祺君脾氣暴躁,有夫人得罪了他,就會被他攆走或是送人。不過,祺君出手大方,對夫人和屬下從不吝嗇銀錢。他陰晴不定,有時高興會贊妾身&ldo;一筆好字,秀麗謙和,女軍師一樣&rdo;,有時煩悶會罵妾身&ldo;裝腔作勢,狼心狗肺,還想著鄭樺&rdo;。隨他高不高興,妾身從不理他。等他誇完了罵累了,自覺沒趣,就會歇了。偶有他氣急的時候,作勢要打,鞭子還沒落下來,妾身忙低頭垂淚,他便頓時洩了氣,之後更送來首飾安撫。祺君人雖粗魯,待妾身也不是不好的。
祺君夫人很多,又喜四處徵戰,妾身並不能常見到他。
嘉和四十三年,勉州尹氏西進,拿下季氏之地,素州和梁氏歸入尹濂麾下。至此,尹氏與韋氏,一南一北對峙。祺君幾次企圖南下,均以失敗告終,沒佔到便宜反吃了虧。
春暖花開之時,尹濂派使者與祺君議和。使者對祺君要求的種種條件大都同意,同時提出&ldo;應梁氏素公所求,接梁夫人南歸&rdo;。此項不允,餘者毋商。
這是不許說不的意思,祺君懂得。
嘉和四十四年初夏,妾身辭別祺君南下,抵達素州,重見家人之際,已是夏末,正是二十六年前,妾身出嫁之時。素公尚在,已是八十老翁。
家中盤桓數日,妾身得濂君召見,前往勉州。
濂君見到臣妾,笑曰:&ldo;聽聞夫人早年謬讚在下少年英才,曾言尹氏既有得天下之心又有得天下之力。今日雖為初見,在下與夫人可稱得上神交已久。&rdo;
一句話,引得妾身追憶舊事,說起連年戰爭,以致半生飄零。
濂君嘆道:&ldo;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rdo;。
妾身在閨中時,小名正是喚作&ldo;萍兒&rdo;,此時被一個&ldo;萍&rdo;字,觸動心房,登時淚如雨下。
濂君溫文爾雅,文武雙全,待妾身如知己。妾身居勉州十一載,陪伴濂君,至其病逝。
濂君喪期過後,韋氏來人,說祺君已歿,留有遺言,令梁夫人死後與其合葬域州,故特來接妾身北往。韋氏後人願為妾身養老送終。
妾身既非濂君原配,又未誕育尹姓兒女。此番情境,若不隨來人北往,將在勉州失去立足之地。
然,妾身不願北往。
妾身被尊為&ldo;夫人&rdo;,卻有過五位丈夫,可笑可嘆,竟不知自己到底該算作是誰的夫人?五位夫君,都是妾身的命。每一次離別,都似死過一回。他們雖然各有不同‐‐有人溫柔,有人魯莽,有人英俊,有人粗獷,但都對妾身有恩有情。
妾身出嫁時年方十四。濂君離世時,妾身已五十一歲。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妾身之天命似乎就是不停地從一個男人身邊輾轉到另一個男人身邊。半生流轉,心滄桑,人蒼老,再經不起顛沛。
妾身將長發剪下,請韋氏使者帶回域州,以慰祺君遺願。
雖然素心殿裡衣食皆陋,妾身卻住得很安心,因為不用再擔心失去,不用再害怕離別了。
藺貴妃的故事
我是藺曉月。
我小時候最是調皮。母親常說,不看曉月那張臉,活脫脫就是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