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說沒有,去歲病逝的黃門侍郎-來恆,就是因與太子政見不合,被東宮送去的藥毒死的。”
“你那算什麼啊!我聽說,太子對皇后干政多有不滿。曾口出怨言,皇后欲效仿胡承華,早晚殺掉他。”
“這話有幾分道理,近來太子巡閱六率的次數頗多,說不準就是在防備什麼!”
.......
被李貞引來的兩位宰相,從宮門進來後,便有意無意的聽到宮人、侍衛議論東宮之事。甭管是否捕風捉影,都說的“有滋有味”。
再加上東宮近來發生的血案,暗指太子暗殺朝臣,及這馬廄之中被起獲的可供千人使用的鎧甲、兵器。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指明李賢意欲謀反。
流言也好,血案也罷,單拿出來一樣,人們也許就將信將疑了。可他們兩個,都是混跡宦海一生的老油條,豈能看不出這裡面的貓膩。
帶病前來的戴至德,拄著柺棍,陰沉著臉,沉聲問道:“太子呢,太子何在?”
“戴相這是問著了,太子自知要步他大伯的後路。他說自己是太宗的子孫,不願受辱,叫齊了嬪妃子嗣,要一起上路。”
啥玩意?兩位老相的臉色齊齊一變,太子都要自屠一家了,越、紀二王怎麼還有閒心與他們扯呢!聖人知曉嗎?天后那稟告了沒有?
“不是我們兄弟作壁上觀,這是東宮,不是王府,我倆說話有人會聽嗎?”
“估計這會兒,聖人夫婦已經到了。茲事體大,事關國本,咱們是不是走著。”
李貞、李慎是老演員了,說話的時間恰當好處。都到這節骨眼了,二相哪裡還管得了什麼兵器、甲冑,趕緊去顯德殿才是真的。
可諸人剛到殿外,便見殿門大開,太子盤坐撫琴音調卻充滿悲涼,太子妃房氏率東宮諸嬪妃、子嗣盡皆身著白衣跪在階下,而帝后皆黑著臉坐在上面。
瞪了一眼伸手阻攔的金瓜武士,戴志德重重拄了下柺棍,冷哼一聲,當先邁了進去。
李治當然清楚,兩位位宰相,肯定李貞兄弟倆請來的。這是個局中局啊!宮中的流言蜚語什麼時候斷過。
本來此事,他隨手便壓下。可一旦外臣介入,這家醜便蓋不住了,他就是不想節外生枝也難了。既然如此,那便沒必要遮掩了。
抖了下袖子,李治沉聲道:“太子的這首《寶慶樂》,諸卿以為如何啊?”
戴至德二相,可沒心情聽曲兒,身為國家宰輔樞要,為江山社稷著想,必須得為太子說一句。依著太子寬厚的品行,是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而且,從宮門一路走到東宮,路上聽到的盡是汙衊太子的議論,一時間有這麼多髒水潑到太子身上,還不足以說明是有刻意設計的?
沉吟了片刻,李治點了點頭,其實聽太子琴中憤懣抑鬱的琴意,他就已經相信李賢是冤枉的了。
論才華,李賢的確是諸皇子中的佼佼者。八歲時,便以通讀《尚書》、《禮記》、《論語》,背誦古詩賦十多篇,一看就能領會,也不會忘記。
二十餘歲就能統張大安、劉納言、格希元、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詰和周寶寧等學者註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且別具匠心的點評更是倍受仕林學子的推崇。
儀鳳元年,李治便親筆下詔表揚李賢:皇太子自留守監國以來時間不長,但留心政務,撫愛百姓,非常盡心,對刑法所施也細審詳察。
加之政務之餘,能夠專心精研聖人經典,領會深意。先王所藏書冊都能研討精華。好善正直,是國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懷。命賞賜絹帛五百段。
李賢的仁德和才能,不僅收穫李治的褒獎,更是得到群臣擁戴。李治也一直認為,太子堪當大任,是帝國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