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朱元璋本人都不一定行! (第1/2頁)
按月繳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楊放下碗筷,他已經吃飽了。
朱檀兒的問題,其實很好回答,這是人性問題,也是經濟學問題。
“檀兒,其實勳貴們願意冒險,說到底還是因為利益!”
“有一句關於利潤的名言是這麼說的,一旦有適當的利潤,人就會大膽起來。”
“如果有一成的利潤,人就會被驅使。”
“如果有兩成的利潤,人會變得非常活躍。”
“有五成的利潤,就會讓人鋌而走險!”
“而當利潤超過一倍,人就敢踐踏一切人間律法!”
“當利潤超過三倍,這些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殺頭的風險!”
“你看看勳貴們現在是不是如此?單論瓜分造城名額一事,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甚至有的人如果怕麻煩,完全可以先買下名額,等遷都和新城建造的訊息傳開後,再把名額轉手,反正規定又沒說不可以倒手。”
“這已經不是幾倍的利潤,這根本就是無本的買賣!”
“所以,跟利益比起來,殺頭算什麼?大明律又算什麼?”
朱檀兒對利益對人會產生的影響,本身就有非常模糊的概念。
但那都是內心的直覺,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這麼清楚!
所以乍一聽到蘇楊的總結,直接驚為天人!
“夫君,這話說的簡直透徹,一針見血,這是誰說的?”
誰說的?當然是馬克思同志說的!
“不管是誰說的,只要有道理,咱們就得認同,檀兒說對不對?”
被蘇楊打了個哈哈繞過去,朱檀兒也沒深究。
而是點了點頭道:“夫君說的有道理,其實這話不單單能放在商賈之道,其實人生在世,大多數時候,都在遵循這一套道理。”
這一點,蘇楊十分贊同,他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朱元璋。
想也不想,就開始拿老朱做比喻!
“檀兒說的對,就比如洪武皇帝當年起事之時,他沒想過要做皇帝,一切不過是為了吃飽飯。”
“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為了活下去,促使他參軍。”
“但當他娶了馬皇后,在郭子興的隊伍裡有了一席之地,便開始激發他的野心。”
“恐怕這個時候他想的還是,能有一班自己的人馬,讓他在亂世生存苟安就行,此時大概就是兩層的利潤階段。”
“而當他徹底成為了一支起義軍的領導者,就開始想要一塊穩定的地盤!五成的利潤促使他開始與別人爭鬥。”
“時間推移,等到洪武皇帝滅了張士誠,利潤已經飆升到了一倍,此時的他就差一步就能問鼎天下!”
“天下就在眼前,三倍的利潤驅使下,即使當時的洪武皇帝與陳友諒實力懸殊,但他也敢冒著功虧一簣的風險,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
“所以,規律這種東西,一直都是一通百通。”
“我始終認為,商賈的道理不是洪武皇帝認為的微末小道,與之相反,它恰恰是幾千年來,人們生產生活之後,留存下的最樸素最客觀的規律!”
朱檀兒聽完這番話,長長出了一口氣。
此時她才發現,在聽蘇楊分析朱元璋時,她居然不自覺的屏住了呼吸!
或許蘇楊並不知道他所說的話,如果放在外面會有多驚人!
這個時代,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分析開國皇帝成長史的。
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帝王之學!
連皇子們都不敢輕易學習,更何況是蘇楊一個贅婿?
而帝王之學學到盡頭,就會演變為屠龍之學!
這在皇家是大大的禁忌,就算是儲君,沒有皇帝的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