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狂,李隆基,狂。 (第1/2頁)
林家龍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座的哪一位不是人精?聽聞這二位唬人的名號,氣氛瞬間便熱絡起來。
幾千年來,除卻孔聖人和亞聖孟子以外,能在自己擅長的路徑上封聖的只有寥寥數人。譬如兵聖孫武,醫聖張仲景,書聖王羲之。只要有點文化,肯定也知道這些人在彼此道路上的成就。
且自六朝以來崇尚詩文的風氣愈來愈盛,現在面前冒出一個詩仙加詩聖的組合,怎能不讓在場之人趨之若鶩?
李白和杜甫受寵若驚,他們何曾被達官顯貴如此追捧過?就拿李白來說,認可他的也只不過是那一撮文人小圈子,官兒最高的也不過是賀知章這個正三品的太子賓客兼秘書監。
“太白兄才高八斗,不若在大唐皇家小學兼任個副校長,順便教教孩子們語文。”李清如是提議道。
得知大唐皇家小學是什麼之後,李白欣然應允。並且在眾位國公的死纏爛打之下,李白又開了個小灶,給諸位國公之子開個班級單獨講授文學。
鑑於杜甫的才幹,李世民授予他太子賓客之職,正三品。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又額外給予了他一項教導太子的任務,順便再教一教李重俊。
畢竟李承乾的文化課也得跟上,但恃才放曠的李白顯然不合適,萬一再把李承乾教得去撈月亮……
想要一展抱負的杜甫終於被予以重用,他激動得不能自已,還是妻子楊氏代為謝恩。
最激動的莫過於李泰,他和西漢的梁孝王劉武差不多,都是文藝青年。他在心裡暗下決心,沒事的時候和兩位大詩人多多走動,能學兩手寫詩的本事也是好的。
將李杜二人安排完畢後,李清掏出手機呼喚次世代的李治與李賢,與李世民一起,四人開始前往先天二年,先去叫上李旦和青春版李隆基。
這樣做,也是為了多收割一些情緒值。最近的花銷太大,李清感覺都快入不敷出了。
最主要的是,讓小李隆基破防去暴打老李隆基,樂子人李清覺得這是個非常可樂的樂子。
一個人打多沒意思?對付李隆基這種蟲豸,必須不講武德,群毆之!
李清看著老李祖孫三人,不由得有一種看《楊家將》中宋帝要斬包拯時,八賢王帶著四個老臣入宮覲見的既視感。
雖說是編的,但他也多少能體會宋帝的絕望。
好傢伙,先王御賜打王鞭,先王御賜黃金鐧,先王御賜紫金錘,先王御賜蟠龍棒還有先王御賜龍頭柺杖,這陣容可夠人眼暈的。
但大唐這邊的陣容明顯更強,列祖列宗親自顯靈伺候他一個人,這福氣還小?
……
先天二年,長安城。
對於五年來的第四次政變,大唐人民已經習以為常到麻木了。第一次的時候還有點慌,但現在他們早就看得開了。
政變來政變去,死的都是達官顯貴,很可能連大頭兵都沒那些個貴人死得多。說到底不過是他們內鬥,也不牽扯老百姓,所以該吃吃該睡睡,換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只要過得下去就行。
景雲二年,大興宮改名為太極宮,而此時的太上皇李旦,正擔憂地坐在屋中。
先天元年太平公主以天象為藉口,想要離間李旦和太子李隆基的關係。不要以為這是扯淡的事情,古代的皇帝很信這個,尤其是還有李淵以天象為藉口打壓李世民這個先例,換做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容忍。
但讓太平公主驚掉眼球的是,她的皇兄並沒有像她預想中的那樣,因此斥責或者是疏遠李隆基,反而覺得這是上天在勸他,於是高高興興地把皇位禪讓給了李隆基。
李旦退位後,雖然名義上是太上皇,可軍國大事依舊得由他來決定,故而先天年在系統看來,實際上也算是李旦的執政時期。
在得知太平公主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