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2/3頁)
蒼耳常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然現在就輪到我收屍。&rdo;
&ldo;真要送死,我不攔你。&rdo;
傅明說完這句,眼看見紀潛之瞳孔劇烈收縮了一下。
沒有再鬧,紀潛之抓起饅頭,狠勁往嘴裡塞。雨水順著他的頭髮流淌下來,從額頭到臉頰,濕漉漉的一片。
外面雨聲不見停。傅明心裡盤算著,決定動身離開。
此地不宜久留。
如果剛才的人真的是赤鴉堂的追殺者,那麼其他幾個可能也在附近。
等紀潛之吃完,傅明立刻起身,臨時改道,朝另外一個方向走。大約多繞了一里地,才重新回到大路上來。
此後一路無事。
終於抵達樂陽山後,兩人都有點兒說不出的高興。
不僅是因為結束了長途跋涉,還因為他們抵達的地方看起來的確不錯。
山好水好,無比清淨,是程家晏給樂陽山的評價。但直到傅明真正見到樂陽山的景貌,才體會到這句簡短描述涵蓋了多少美妙。
山體青翠,霧氣渺渺。人跡所罕至之處,唯鳥雀低鳴於山谷。
對於需要藏匿行蹤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去處。
兩人當即進山,查探路況。入目皆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偶有杜鵑啼鳴,更顯林間靜謐無比。
路經山腰,在一片向陽而平緩的坡上,他們發現了茂盛蒼翠的竹林。再往裡走,竟然有間廢棄的茅屋,靜靜坐落於竹林間。屋頂半塌,牆體破敗,門板還生了一層苔蘚。
看樣子很久沒住過人了。
傅明鑽進去檢視半天,出來後對紀潛之說了倆字。
&ldo;能住。&rdo;
紀潛之臉上頓時亮起了希望的光。
師兄弟二人在山間找來樹枝幹草,把短劍當做工具,開始修整茅屋。加固房梁,重搭屋頂,把裡面堆放的雜物爛草清理出去,拾掇出個簡易床鋪。傅明又折了一捆艾草回來,在屋內點燃,燻了半刻。
如此,便可居住了。
從這一天起,傅明和紀潛之留在了樂陽山。竹林裡的小茅屋,成為他們新的家。
平日裡紀潛之研習秘籍,修煉武功。傅明則是去山裡打打野味,摘些果子,足夠兩個人填飽肚子。有時運氣好,多打了只兔子或野雞,就拎著下山,去附近的集安鎮上賣。賣來的錢,又可以換作布匹糧食,日用雜物。茅屋裡的東西逐漸齊全,他們的生活也變得安穩起來。
五年時光,一晃而過。
傅明已經二十四歲,但對他來講,二十來歲和十幾歲並沒有什麼區別。日子都是一樣過,除了活著就是活著。從半面崖換到樂陽山,最多也就挪了個地兒。
與傅明相反,紀潛之身上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他像是從土裡冒出來的一根新筍,被山風吹著,太陽曬著,日漸茁壯起來。昔日那個瘦弱乾癟的孩子,好似完全消失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鮮活有力的少年。
一日,傅明從集安鎮回來,慢騰騰地往山上走。他手裡拎著兩條魚,打算晚上熬湯喝。紀潛之正是長身體的年紀,需要補點東西。不過他也只負責買,洗魚刮鱗熬湯等等都是紀潛之自己來做,他嫌麻煩。
快到山腰時,林間鳥雀紛紛飛起,一片躁動不安。傅明抬頭望了望,沒發覺任何異常。繼續向前走,頭頂突然落了許多樹葉,有人在笑,揚聲叫道。
&ldo;師兄,你回來了。&rdo;
傅明仰頭,隔著層層疊疊的樹葉屏障,看見個身形修長的黑髮少年,正踩在柔軟枝條上,微笑著望向自己。
&ldo;我剛抓了只雀兒,&rdo;紀潛之躍下樹來,很寶貝地伸出手,給傅明看。&ldo;它的毛色挺稀奇,不像咱這裡的。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