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
這是亢龍有悔的又一種表述。
飛鳥沒有遇上鳥群,飛過頭了。它一隻鳥越飛越遠,越飛越高,遠遠離群。它又累又孤獨,快要飛不動了,偏偏天上各種猛禽,地上許多獵人都發現了它,要槍打出頭鳥。
龍的實力強大,還有機會後悔。一隻小鳥遇到危險,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這才叫做天災人禍。
太平天國最年輕的領導人翼王石達開(1831年—1863年)受洪秀全猜忌離開天京後,率孤軍放棄安徽、江西,轉而經略浙閩一帶。
浙江,是江浙皖三省清軍的主要餉源,戰略地位不可謂不重要。清廷為此緊急調派各路兵馬增援,甚至不得不對丁憂在家的曾國藩奪情,命他統帥湘軍入浙。
因為太平天國內亂頻仍,導致江西建昌、撫州等地相繼失守,石達開孤軍雖在浙江連戰連勝,依然不得不撤回福建,退守江西,以避免陷入清軍重重包圍。他的軍事行動牽制了大批清軍,一方面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自身遭遇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得不沿長江上溯湖南、湖北,伺機分兵入川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
他的戰略意圖若得到實現,太平軍將迎來嶄新局面。
1863年4月,石達開率部飛渡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後直抵大渡河南岸。此時,他的部隊已經減員到只剩五千餘人。
經偵察確認對岸沒有清軍駐防後,石達開下令從速準備船筏渡河。
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誰知當天晚上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水流湍急,無法行船。渡河最佳時機就此被錯過,大部清軍佔據對岸,形成包圍之勢。而石達開部糧草已盡,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陷入絕境。
於是,當清軍遣使招降時,石達開果斷束手就擒,只求保住三軍將士性命。其中三千餘人被清軍收編,剩餘兩千不願投降的太平軍就地駐紮大樹堡。清軍當然不會放任兩千人的武裝力量存在,於是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除三百老幼病殘外無人倖存。
石達開在成都被凌遲處死。白刃加身,千刀萬剮,他自始至終沒有發出一聲痛哼。他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歷來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同一年,捻軍領袖張洛行父子同樣孤軍未遇援助,被清軍殺害。
1862年2月,張洛行率領長槍隊與僧格林沁的騎兵在河南杞縣許崗激戰數日,勝負難分。捻軍長槍隊首領董志信突然投降,導致張洛行腹背受敵。
張洛行且戰且退,與清軍周旋,於第二年正月遭遇清朝援軍埋伏,被迫撤回雉河集(今安徽亳州境內)。
誰知留守的捻軍首領也已叛變,他一面穩住張洛行,以免暗中派人密報清軍。翌日黎明,清軍發動突襲俘虜洛行父子。
1863年4月,兩人被押往僧格林沁大營後凌遲處死。
張洛行的侄子張宗禹接過捻軍指揮棒,被太平天國封為梁王,轉戰湖北、河南一帶。
僧格林沁分兵急進追擊張宗禹,雙方連連激戰,互有勝負。
不久捻軍與太平軍在棗陽會師。僧格林沁跟蹤追擊至河南鄧州時,遭遇大股起義軍包抄夾擊,清軍大敗,死傷無數。僧格林沁遭遇連續慘敗後,因憤怒而孤軍冒進,不料恰好中了捻軍之計,成為那隻離群而無伴的出頭鳥。
1865年3月,僧格林沁率部連續一個多月急速追擊,眾騎兵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往返三千餘里,人馬皆疲,就連僧格林沁本人也累得手不能舉韁索。
這顯然犯了兵家之大忌。強弩之末是不能穿魯縞,捻軍在山東菏澤西北的高莊殺了一個回馬槍,幾乎全殲清軍。僧格林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