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汴梁。
臨近霜降時節,秋收已然結束。
這是八月的廿三日。
突襲大都的戰事在月初以一種近乎荒誕的方式快速完結後,元廷宗室在之前的八月十一被押送抵達汴梁。
雖說內心裡看不起至正帝,老朱還是照例給了這位元朝末代皇帝以足夠的尊重,連屬下提議帶有侮辱性質的獻俘儀式都沒有舉行,而是冊封至正帝為歸命侯,除了嚴格限制行止,其他都命有司善待,不得怠慢。
已是階下囚,至正帝倒是和蜀漢劉禪一樣識時務,配合地以歸命侯名義連寫了多封書信出去,要求山西的擴廓帖木兒、陝西的李思齊、遼陽的納哈出等一干至少是名義上的元廷舊部順應天命,向大明投降。
沒人期待這些書信會有效,但,足夠誅心,更關鍵在於,還從法理上切斷了各處藩鎮的正當性。
派人將書信送出,老朱的大部分心思就轉向山西。
確定了又一個拿下擴廓帖木兒的戰略目標後,除了本就在太原與擴廓對峙的馮勝所部三萬人,傅友德從潼關分兵兩萬,於八月十三抵達太原城外。
五萬人想要圍住太原城,不現實,馮勝和傅友德商議後,採用了圍三缺一的策略,從東、西和南三面圍住太原城。
留出北方,等待常遇春和湯和所部。
兩位將領都得到了老朱的諭令,這次太原之戰,和大都一樣,首要戰略目標還是王保保這個人,而不是太原這座城。
為了避擴音前把王保保逼走,等待援軍期間的攻城戰,兩位將領都打得很保守。
無論是圍三缺一,還是保守攻城,其實都有算計。
兩位將領希望給王保保一個錯覺:我們只要這太原城,只要山西,你要跑,沒問題,留下城池就行。
隨後是常遇春和湯和兩部。
常遇春出居庸關,繞了個大圈,轉戰千里,直到山西的雁門關,一路上依舊快打快衝。
山西北部名義上雖然也是擴廓所屬,但卻是上半年才在元廷一番內訌後被擴廓拿下,並不穩定。
當大都城破的訊息傳開,又見常遇春竟然是從北方打來,頓時都沒了鬥志,除了大同短暫抵抗一番,後續城鎮基本望風而降。
不過,雖然老朱派遣了後續跟進部隊,但為了最大程度避免後方生變,常遇春再次殺降,一路屠到雁門關,時間才只是八月十八。
人在汴梁的老朱看到第一份快馬傳回的戰報,直接遞到燭火上燒成了灰,並傳信回去,後續不必再報。
具體殺了多少,沒人知道。
常遇春八月十八日攻破雁門關,攜帶了大批輜重的湯和所部五萬人因為受到途中一座死忠元室的軍寨所阻礙,竟是晚了一天才抵達代縣,當時常遇春部已經繼續南下到了太原北部的猩州。
猩州距離太原只有百餘里路程,騎軍奔襲只需半天時間。
然而,常遇春部在此卻受阻了足足三天。
因為雁門關內是擴廓帖木兒根基所在,猩州守將也是擴廓嫡系,還派駐了兩萬大軍御守。
地形緣故,繞過猩州也不可能。
只能強攻。
常遇春在猩州城外如法炮製地動用了熱氣球和火藥,都沒能短時間內破城,直到湯和所部抵達,又得到了內應,才開啟城關。
隨即就得到了馮勝和傅友德攻破太原的訊息。
壞訊息!
擴廓帖木兒,竟然提前逃了。
汴梁城東的明軍大營內,老朱看著太原城幾位將領聯名發來的戰報,也不得不感慨,還真是不能小覷擴廓帖木兒。
透過審問太原城內守軍得知,大概是大都城坡至正帝等一干元廷宗室或死或俘的訊息傳到山西后,擴廓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