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諸如廣告這種……還是不要了罷?”
陶安在朱塬來之前也看過這一期的十版廣告樣張,大部分都是上一期的廣告,每一頁的製作,從紙張到細節,都堪稱精美,讓人甚至都有些愛不釋手。不過,陶安依舊覺得,即使能帶來不錯的收益,這種為了錢財‘廣而告之’的事情,還是不怎麼體面。
“這個不急,你們看著把控,”朱塬笑著點頭:“反正,《金陵學刊》和《營海月刊》,暫時都只會印兩萬冊。”
之前敲定了加印的方案,上月過度之後,這個月,《大明月刊》的印刷量將正式提升到每月10萬冊,其中兩萬冊精裝,八萬冊簡裝。
相比起來,《金陵學刊》和《營海月刊》,暫時都只是剛剛起步,朱塬也就只給兩萬冊的預算。
兩萬冊,大概是一副雕版的印刷量。
還是一半精裝一半簡裝。
相對來說,雖然無法和《大明月刊》比擬,但,其實也並不少。至於發行,計劃還是一半免費分發,一半投放市場。
另外,《營海月刊》的主編,同樣也已經確定,是劉璉。
不同於《大明月刊》和《金陵學刊》都會在金陵這邊刻印發行,《營海月刊》的籌劃將會放在明州,不過,因為有朱塬這個總編在金陵這邊把關,每月的刊發就要多一層步驟,先將樣刊傳送過來,經過朱塬的稽核,或許還要給老朱看看,才能送回明州付梓。
這邊說著,朱塬也看完了關於‘岱衢大捷’的文章。
文章本身沒問題,不過,朱塬卻覺得,少了點什麼,思慮回想了片刻,才記起,問兩人道:“我記得……倭寇之亂,從前朝就已經開始?”
宋濂疑惑。
陶安倒是點頭:“下官倒是看過一些記載,較早的……前朝武宗二年,就有記載,‘倭人焚掠慶元,官軍不能敵’,剛剛登基的武宗欲要有所作為,還嚴厲處置了一些個地方官員,要求嚴管海防,可惜並無成效,之後許多年裡,倭寇都時常騷擾我中土沿海。”
慶元,就是現在的明州。
朱塬好奇:“前朝武宗,大概多少年前?”
陶安道:“距今……或有一甲子了吧。”
宋濂這時搭了話:“下官參與修撰《元史》,近日梳理,恰好記得,武宗元年,距離我朝開國,恰好是一甲子時間,若如此算來……也是巧,武宗二年,倭人焚掠慶陽,官軍不能敵,到了又是這一甲子後的洪武二年,那有八成倭人參與的三千餘定西軍,卻是被我朝海軍一戰全殲,卻也是天道輪迴。”
朱塬聽完,立刻道:“這個好,這篇文章……關於前朝倭寇侵襲的記載,找一找,儘快加進去,同時,也要特別強調一下這一甲子的輪迴,彰顯我朝國威。”
宋濂點頭答應。
這邊說過話,敲定了關於‘岱衢大捷’文章的修改方案,宋濂在這邊重新動筆,朱塬與陶安一起來到隔壁,檢視一直在擴大的印書作坊。
大都先後的幾批匠戶到來之後,目前,印書作坊內的工匠人數已經破千,達到一千三百餘人。
朱塬還是覺得不夠。
計劃接下來兩三年,把印書作坊的工匠人數提升到三千級別。
畢竟不只是各種雜誌,接下來,大明出版書籍的規模,也將遠超以往,三千人……朱塬都還覺得不是那麼足夠。
再就是,無論是《大明月刊》的編輯部,還是這印書作坊,都將歸入‘大明出版集團’旗下。
加塞的文章還在修改,這一期《大明月刊》的雕版已經在雕刻,稍後只需要把那篇文章加上。
朱塬一邊和陶安討論著《金陵學刊》的出版思路,一邊觀看各類書刊的雕版刻印,不知不覺,一上午的時間也就過去。
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