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陵城西北,朝廷大軍曾經大敗陳友諒的龍灣碼頭,近些日子顯得比往常更加繁鬧,諸多船隻趕著往來輸送貨物,連負責搬運的腳伕工價都因此上漲了幾分。
因為北上親征的皇帝陛下即將凱旋。
訊息早已傳開,不只是皇帝陛下返回前後要清場迴避,隨同返回的大軍,也會佔用碼頭一段時間。
金陵城外不止一座碼頭,但龍灣連著歷經疏浚的秦淮河,可以直達城南的聚寶門,進出最是便利。
雖說官府專門為此出了告示,表示不會過分干擾碼頭輸送,大家卻不能信,各方商家還是加緊時間搬卸囤取。
民間也是理解。
皇帝陛下親自坐鎮汴梁後的那一連串戰事,打得實在利落,短短三月時間,不僅攻破大都,活捉了元廷皇帝,還連續拿下河北、山西和陝西三地。
要不然怎是天子呢?
看看之前,徐大將軍,還有常大將軍,那自然也是武曲星下凡,可……從去年十月起,打了大半年,也只攻克山東與河南而已。
這是九月的十三日。
才過午時,吃罷飯的腳伕們剛上工,忽有一隊兵丁前來,與管理碼頭的胥吏一番接洽,便開始要求船隻騰出泊位。
沒被影響到的繼續忙碌,卻也不免關注。
可以確定,必然不是皇帝陛下到了,否則,他每當下可不會被允許還留在這兒,一番打聽,也只從熟悉的碼頭胥吏那裡得知要迎接甚麼官員抵達。
具體那位,胥吏也不知。
不過,看那一大片被騰出的泊位,熟悉碼頭的各色人等大致判斷,定是有不少船要來,或還是那一兩千料的大型海舟。
如此直到申時。
船還沒到,倒是又有足足百多輛的騾馬廂車從北城外幕府山那邊趕來,很快又是來自城中的一隊官差,為首者穿緋袍。
這次有了確切訊息,是朝廷里正三品的翰林學士陶安。
好事者不免又琢磨。
讓一個堂堂正三品來接,至少也該是個平級罷?
這麼好奇著,直到申末時分。
謎底揭曉。
東北向的寬闊江面上,一排大船照著朝廷去年底逐漸推行開來的左行規矩逆水而上,不說其他,只是行在船隊中央的那艘巨舟,單單一個,就給人一種好似遠古巨獸般的壓迫感。
因此很快有人認出,那是年初某個世外高人離開金陵時乘坐的五千料大海船,還是皇帝陛下親賜。
朱塬。
送五百年國祚那個!
還有那一連串的正三品職銜……
碼頭訊息靈通,過往大半年,這人在那明州倒也有些事蹟傳來,只聽說,名聲……似乎不甚好聽。
這不……
眼見為實了呵!
整整十艘大船,這是要帶了多少的財貨回來啊?
而且,還是在這京師門口,天子腳下,竟是一點收斂之意都無,如此的大張旗鼓。
難道就沒個御史彈劾一下麼?
唉。
皇帝陛下任地雄才大略,可惜了,用人一道,這……識人不明啊!
圍觀者或議論或腹誹地遠遠注視下,眾人目光聚焦處,場面卻有些尷尬。
本是被船隊護在中間的五千料大船先靠了岸,被太子殿下打發過來迎接某個少年同僚的翰林學士陶安並其他幾位官吏鄭重上前,沒想到,朱塬竟不在船上。
從跳板走下的,是朱塬身邊的親兵百戶陶普與內侍何瑄。
面對疑惑中還明顯透著不愉的陶安等人,陶普硬著頭皮施禮後,不等陶安發問,連忙解釋:“翰林,我家大人行至揚州,臨時得了主上諭令,讓他留下等待召見。大人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