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瀟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米貴和妻子一起挑著挑子離開他們的家鄉,他們的家鄉就是山西洪洞縣中的小村莊,他知道這個小村莊附近生長棵大槐樹,大槐樹上有個老鴰窩。在清朝光緒末年,他們的家鄉遇到百年不遇的乾旱,他們在土地上所播種的糧食顆粒無收,他們在家鄉的生活沒有指望後,米貴全家才和鄉親們選擇逃離家鄉,他們要去往他鄉去尋找生活出路。
米貴當時的年齡才三十歲,他的妻子劉秀秀的年齡要比他小兩歲。他們夫妻當時挑著的挑子就是他們全家的家業,當然米貴肩膀上的褡褳中還裝有幾年積攢下的銀錢,這些銀錢充當他們沿路逃荒時所需用盤緾,比銀錢還重要的就是他們準備的糧食種子,這是準備在哪裡落戶就在哪裡播種的種子,米貴挑著的挑子就是他們的兒女,他們兒子當時十歲乳名為盼跟,女兒當時七歲乳名為花枝,他的妻子的名字是劉秀秀。他們在不懂事理的年齡上就和父母離開故鄉,因為他們年幼無力行走,米貴才把他們放置在挑子中,他們全家要走出乾旱少雨的故鄉,於是就加入逃荒的隊伍中去往他鄉,他們要在他鄉中尋找安身之所,他相信在家鄉中所流傳的諺語,那就是寧願往北走一千不住南方挪一磚,他當時選擇的逃荒路線就是北方,因為北方地廣人稀,還有廣闊的山區地帶和草原地帶。他不選擇去往南方還有很多充足理由,南方地少人廣寸土寸金,一家人去往南方很難找到生活出路,他們以農業為本的想法不適合進入南方。
米貴和秀秀當時挑著的挑子就算是很簡單的筐簍,這種筐簍是用竹條柳條或荊條等編織而成,這種筐簍的身上都有著四條筯骨,這四條筯骨所使用的是很結實的木條,每隻筐簍身上的四條筯骨就是高出筐簍很高的四條芯子,把這四條芯子用繩索捆綁起來就形成挑筐,兩隻挑筐用扁擔串起來就是副挑子,挑筐中所承載的份量不能過重,份量過重就容易損壞挑筐芯子,挑筐中芯子折斷後,挑筐就失去挑筐的作用,扁擔無論如何都挑不起來斷芯子的筐簍,扁擔所挑起成雙挑筐時,成雙的筐簍就算是副挑子。
米貴和秀秀當時決定要行走很遠的路程,他們肩上擔的挑子不能承受過重的負擔,米貴所挑著的那副挑子不但是挑著女兒,挑子上還挑著銑鎬工具和木匠所用的工具,這些工具都在筐藍的外邊,它們都拴系在扁擔上。各種工具是建蓋房屋和開墾耕地所用,它們雖說是增添挑筐的份量,米貴夫妻還是很器重它們,因為有它們就能夠修房屋和開荒種地。
米貴和秀秀在行走的過程中,他們的雙肩總是替換著擔當扁擔的重量,有時他就把裝載著兒子的挑筐替換到前頭,他有時又把裝載著女兒的挑筐替換到前頭,這樣就是為更好地照顧他們。秀秀所挑著的那副挑子不是很重,她那副挑筐中所裝載的是很簡單的生活用品,它們是炊具和吃飯用的碗筷。
米貴他們的家族還是有著家譜,可是家譜早已經失傳,他對祖輩的生活沒有更多瞭解,他就知道爺爺輩和父輩的職業,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從小就從父親口中得知關於祖輩的很多事情,米貴只聽說過祖上出現過在朝廷裡做過官僚的人物,還出現過經商和耍手藝的人家,米貴對祖上的這些事情只是有著模稜兩可的理解,他就知道爺爺和父親都是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他從小耳濡目柒受到他們的影響是位農民,所不同的是他在年少時進過學堂,他要比爺爺和父親多讀幾本聖賢之書,他成年後在家鄉就算是位識文斷字的農民,他是農民就對土地有著很強烈的依賴性,他精通各種農活不說,他還投師學會木工手藝,在他的家鄉他就是很出色的木匠。他在農閒時就用木工的工具製作各種木質傢俱,他在家鄉就是刻苦耐勞的農民,他剛剛進入成年後,他很順利地和劉秀秀成家,他們婚後就和父母分家單過,他們就有這對兒女。這裡不詳細說明米貴全家在家鄉中生活的情況,還要簡略敘說他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