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哨官徐晉 (第1/3頁)
遼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農曆四月十四日清晨,楊林留下李丁和幾名被解救的奴隸照顧馬進忠。而後率二百八十名官兵向靉陽堡進發,因途中多為山路,於次日下午才到達。
靉陽堡位於今遼寧省鳳城縣東北一百三十里的靉陽村。明朝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遼東邊牆第一座關隘鎮朔關築成後,明軍又在其西方四里外修築了靉陽堡,也稱靉陽城。
根據《全遼志》的記載,靉陽城整體為方形,分東城和西城。城牆高兩丈九尺,有敵樓八座。東城周長三里一百二十步,開有西門和南門。南門是進出城的唯一通道,上面以楷書鐫刻“靉陽城”三字。
西城與東城相連,周長一里九十步,有東西南三門。其中東門便是靉陽城的西門。
靉陽城是出入境的戰略要地,明廷設守備官及一千名官軍鎮守。又於萬曆初年被開闢為和女真、蒙古等族進行交易的馬市,所以此地多有商賈和邊民往來出入。
“這靉陽城真是一座頗有氣勢的城池!”楊林騎在馬上,手搭涼棚仔細觀瞧靉陽城。
靉陽城城高牆厚,俱是青磚包裹修築。隱約可見城樓碟口處有火炮炮口探出。整座城池的城基順地勢向上高於周遭丈餘,若算上城牆的高度已近四丈。
城外還有一道寬三丈五尺、深三丈的護城壕環繞。這護城壕向東與靉河相連,中間有水閘阻隔。如有強敵來攻,守軍可毀掉閘門引靉河水入壕,形成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靉陽城外多為連綿起伏的丘陵,上面遍佈茂密的樹林和灌木叢。靉河由城東北向南流過,過河後不遠便是山巒疊嶂的天華山。因為受靉河千百年沖積的影響,河兩岸多是平坦肥沃的耕地,此時已有播下的禾苗露出綠色的身影。
楊林率官兵來到城下,經守城官兵核對身份後被放入城中。靉陽城大部分兵力都在薩爾滸戰役中折損了,所以此時只有百餘官兵留守。
靉陽城中瀰漫著一股緊張壓抑的氣氛,大街小巷中看不到有多少行人,就是街兩邊的店鋪也不見幾戶開門營業。更聽不到平日裡此起彼伏的商販叫賣聲。
楊林在鎮江對麾下官兵的訓練還是有一定效果的。隊伍行進時雖然不夠整齊劃一堅強有力,但至少無人喧譁和四處張望。放在現在的明軍中也算是訓練有素了。
臨街的民宅中,許多百姓抑制住緊張和害怕的心情,爬在門縫和窗縫邊偷偷觀察這支官軍。見這支官軍部伍嚴整無人離隊四處亂竄,懸著的心方稍稍放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軍隊紀律大多不是很好,尤其是打了敗仗以後,趁機燒殺擄掠的壞事沒少幹。所以才有“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
意思是說賊寇劫掠民間還能有些疏漏,給老百姓留點東西。若是官兵劫掠民間,老百姓基本就不剩什麼東西了,最後一口糧食都不會留下。
哨官徐晉是留守靉陽的最高官員,他是原靉陽守備徐九思的兒子,年紀與楊林同齡。身高五尺半,體形中等。生的白淨面堂,俊目長眉。除了身高不及楊林外,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儒雅和帥氣。
徐晉派人將楊林的部下引往軍營,自己則陪同楊林前往守備府。他現在還在為父守孝期間,所以穿著孝衣並腰繫白帶,腳下踏著一雙麻鞋。面色有些浮腫眼圈也有些發黑,一看便知是連日來休息不好所致。
按照張應昌給楊林的書面駐防命令,靉陽城及其周邊墩堡的守軍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徐晉和他的手下官兵現在都是楊林的部屬。
徐晉這段時間始終沉浸在失去父親的悲痛中,所以對一般的事情也不太注重。他對楊林的態度較為恭敬,但是在舉止上又不謙卑,顯出了良好的家風和個人素養。因此楊林對他的印象極佳。
楊林隨徐晉來到守備府,先是去後堂祭拜了徐九思,然後回到前廳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