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第1/3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的意見分歧,挑選了大部分北德大區領袖不能與會的工作日,即 1926 年 2
月 4 日,在遠離北方派根據地的南德班貝格召開納粹黨全德領袖會議(通稱 &ldo;班貝格會議&rdo;)。由於北方派出席人數極少,希特勒在會上佔據了絕對優 勢。經過長達 5 小時的辯論,會議否決了施特拉瑟兄弟擬訂的新綱領,透過 了反對沒收前王公財產的決議,並確認了希特勒的領袖地位。班貝格會議是 納粹黨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以希特勒為首的狂熱民族擴張主義者扭轉 劣勢,壓倒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派,使納粹黨最終走上同壟斷資產階級勾結, 成為壟斷資本實際利益代表者的道路。1926 年 5 月,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 宣佈&ldo;二十五點綱領&rdo;永久不變,並壟斷對黨綱的解釋權,以防止其向&ldo;左&rdo; 偏移。1928 年 4 月,他又以黨的名義發表宣告,重新解釋黨綱第十七條,強 調納粹黨維護私有財產,&ldo;土地改革&rdo;主要針對猶太人的投機公司,&ldo;無償 沒收&rdo;必須限於法律許可的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希特勒加緊納粹黨的重建工作。 首先,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在領袖之下設立由 18 人組成的&ldo;全國指導
處&rdo;,每個成員分管一個方面的事務。將中央機構分為兩個部,第一部由格&iddot;施 特拉瑟領導,下轄外交、新聞、滲透活動及建立黨小組 3 個部門,負責對付 和破壞魏瑪政府;第二部由希爾領導,下轄農業、司法、國民經濟、種族與 文化、內政、勞工、工程等部門,負責培訓未來的國家官員。
其次,擴建地方組織,將納粹黨的網路撒向全國。他們將全國劃分為 9
1 即 lidaris,該理論認為利益相關的社會組織是以社會成員的相互依存為基礎的。
個地區(landes),下轄 36 個大區,各設地區督察員和大區領袖,以下逐級 設分割槽、分部、支部和小組,各設一領袖。
再次,增設黨的分支組織和附屬協會,用以增強戰鬥力和擴大影響。1925 年成立了&ldo;黨衛隊&rdo;,初時規模較小,共約 200 名成員,隸屬於衝鋒隊,主 要任務是保衛納粹黨及其領袖。1929 年 1 月希姆萊擔任該組織的全國領袖, 開始擴充隊伍,規模迅速擴大。黨衛隊隊員穿黑色制服(原為褐色制服), 系戴黑領帶、黑肩章、飾有骷髏標誌的黑色大沿帽和鑲黑邊的卍字臂章。1926 年成立了&ldo;希特勒青年團&rdo;,作為爭取和控制青年的工具。以後,又相繼成 立了民族社會主義教師協會、民族社會主義法學家聯盟,德意志文化戰鬥同 盟和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醫生聯盟等組織,用以網羅各階層人士。
納粹勢力的發展
由於納粹運動的群眾基礎主要是不滿現狀的各種社會破壞力量,因此在 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納粹黨的勢力難以迅速發展。1925 年底,納粹黨員 只有 27 萬。希特勒重組納粹黨後,為了抑制黨內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派勢 力,把納粹黨的宣傳重點放在民族沙文主義和民族擴張主義方面,從而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納粹黨對群眾的吸引力。在 1928 年 5 月的國會選舉中,納粹 黨只獲得 81 萬票,比 1924 年減少 9 萬票。施特拉瑟兄弟趁機敦促希特勒加 強&ldo;社會主義&rdo;宣傳,以避免納粹黨走入死衚衕。希特勒也需要中下層民眾 的選票,沒有這些選票,他就喪失了同權勢集團進行政治交易的資本。
1929 年 8 月初,納粹黨黨代會決定成立&ldo;民族社會主義企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