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1/2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施泰因改革雖不很徹底,特別是在解放農民問題上,土地所有權問題並
沒有解決、農民還需負擔繁重的地租、徭役等封建義務,地主還保有許多控 制農民的特權,諸如領主裁判權、教會保護權和警察權,等等。但是施泰因 改革衝擊了普魯士容克特權和官僚體制,因而招致容克的仇視,特別是當易 北河以東的莊園主獲悉施泰因擬把改革擴大、深化的時候,更是視之為禍害。 他們狂呼&ldo;施泰因比拿破崙更嚴重地損害了普魯士國家&rdo;,叫嚷&ldo;寧要三次 耶拿戰役,不要一個&l;十月敕令&r;&rdo;。容克頑固派千方百計加害施泰因。
施泰因懷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感情對抗拿破崙的壓迫。在他出任首相前夕
寫下的《拿騷備忘錄》中就激昂慷慨地號召人民團結一致,&ldo;恢復對祖國、 對獨立和民族榮譽的感情。&rdo;他掌權後便把迫使法軍從普魯士撤走、擺脫拿 破侖的制約作為外交的中心。1808 年上半年,西班牙反法民族起義使施泰因 大為振奮,認為反抗&ldo;邪惡的暴君&rdo;、&ldo;為德意志人解放祖國&rdo;的時刻已經 到來。他在一封致維特根施泰因侯爵的信中,主張全德應支援正在醞釀中的 奧地利反法戰爭,在北德舉行起義。反對改革的容克設定圈套,使這封信落 入法國人手中。拿破崙勃然大怒,迫使普王於 11 月 24 日將施泰因解職。 一個月後,拿破崙從馬德里下了手諭,宣佈施泰因為法蘭西和萊茵聯邦的敵 人,不受法律保護。施泰因逃亡國外,1813‐1815 年同其他德意志愛國者組 織了&ldo;德意志事務委員會&rdo;,繼續致力於解放普魯士的事業。
新接任的阿爾騰施泰因內閣庸碌無能,到 1810 年春,普魯士的混亂局面
已不可收拾。拿破崙也大為不滿。10 月 27 日普王任命哈登堡組閣,繼續施 泰因的改革事業。
哈登堡改革
卡爾&iddot;奧古斯特&iddot;馮&iddot;哈登堡(1750‐1822)生於漢諾瓦的埃森羅德的 一個貴族家庭,1791 年到普魯士任職,1804 年起擔任外交大臣。他一度活躍 於外交舞臺,參加一系列的對法談判,以圓滑世故的手腕同拿破崙周旋,在 保持普魯士的獨立地位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哈登堡反對農奴制,要求變革現 狀。但與施泰因不同,哈登堡傾向於開明專制主義的舊統治形式,儘量使改 革照顧到容克貴族的利益。1807 年 9 月的《里加備忘錄》集中表達了他的這 一思想。哈登堡擁護法國革命,但他接受的是法國變革的內容,卻拒絕法國 變革的方式;他呼籲對國家進行根本的治療,跟上時代的潮流,卻主張進行 一次善意的革命,哈登堡寫道:&ldo;那種由於政府的明智,而不是由於內部或 外部的暴力衝擊所致的革命,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基本原則&rdo;;他宣揚 政治民主,卻不打算真正把權力交給人民;他主張在資產階級生活中,在經 濟方面,運用自由平等的原則,卻認為應以維護並加強普魯士政府權威為前 提,儘管如此,哈登堡仍然不失為普魯士傑出的改革家,在 1810‐1822 年擔 任首相期間,繼續施泰因未竟之業,頒布了一些改革法令。
哈登堡於 1811 年 9 月 14 日頒布《關於調整地主和農民之間關係的敕
令》,對解決農民的地產權和勞役義務問題作出決定:(一)農民可以把使 用的土地轉為己有,不論是世襲農民還是非世襲農民,他們在按規定向莊園 主贖買義務後,均可將其田莊轉為自身財產。(二)解除勞役及其他常規地 租,即附著在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