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父母前後扔下她而去,是因為她姥姥。她姥姥是個俄國人,那是解放前的事,白曄的外公是個商人,在北方的邊境上做皮毛生意。那時出入邊境還很容易,外公有一支馬隊,他經常帶著馬隊出入於蘇聯和牡丹江之間。那時,外公有許多蘇聯朋友,後來外公就娶了個蘇聯女人。這女人就是白曄的姥姥。姥姥是一個商人的女兒。
外公娶了姥姥沒多久,便生下了白曄的母親。外公把姥姥和剛出生的女兒安頓在黑龍江畔的一個小村裡,自己仍在邊境做生意。那時中國很不太平,先是日本人,後來是國民黨,戰爭連著戰爭,聰明的外公把大部分資產都投放到了蘇聯,以他自己的名義,在莫斯科開了好幾家經營皮毛的商店。
後來就解放了,解放以後,外公便不再做生意了。他帶著蘇聯女人和女兒搬到了城裡,那時,他仍隔三差五地跑到蘇聯去照看他的生意。那時,兩國人民和政府空前絕後地友好,蘇聯專家們源源不斷地來到中國,專家們遍佈在中國各條重要戰線上,幫助建設一個嶄新的中國。
那時外公很吃香,他沾了姥姥的光,因為姥姥是蘇聯人,且有眾多有錢有勢的親戚仍在蘇聯,外公那時差不多已經成了中蘇友好使者,三天兩頭地往返於中國和蘇聯之間。
人們對蘇聯老大哥既親近又崇敬,有歌謠為證:
蘇聯老大哥,
掙錢掙得多。
買個收音機,
還剩二百多……
在這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中,白曄母親大學畢業,並且戀愛了。白曄母親這位中蘇合作的女兒,幾乎集中了所有中、蘇兩個民族的優點,金色的捲髮,黑亮的眼睛,苗條的身材,她每到一處,幾乎成了所有男人目光的眾矢之的。
很快走近她並征服她的是中文系的才子‐‐白詩人。白詩人不僅英俊,而且會寫詩,那時被人們公認為中國的小普希金。白詩人最擅長的就是寫情詩。在那些難忘的日子裡,白詩人為白曄母親寫了許多既浪漫而又溫情的詩。這位中、蘇合作的女兒被深深地打動了,她很快堅定不移地愛上了白詩人,並且很快在初春校園內的白樺林裡把自己獻給了白詩人。當愛情之火燃亮他們整個生命的時候,一件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蘇聯人撤走了大批專家,各條戰線火熱的生產一下子冷清了下來。
白曄的外公,這位聰明的商人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政治風雲,他清醒地意識到,中國不可久留了,要發展只能去往蘇聯。他雖然祖祖輩輩生活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他還是下定決心告別這塊土地,到他國謀求生路。他的這種想法和白曄的姥姥、地道的蘇聯女人一拍即合。白曄的姥姥雖身在中國,心卻一時一刻也沒有離開蘇聯,那裡不僅有她的親人,還有她的文化,以及她的一切,在中國生活這麼多年,她並沒有把中國當成真正的家,而是一個客棧。
接下來,倆人便向中、蘇合作的女兒攤牌了。他們萬萬沒有料到女兒堅決不同意,這裡不僅是生她養她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她熾熱忘我的愛情。女兒的意願堅定如山,白曄的外公,姥姥只能用淚眼向女兒告別了。在他們動身前往蘇聯前,二位老人倉促而隆重地為女兒舉辦了婚禮。他們看著女兒已經有了一個美好的歸宿,心事重重地搭上了開往蘇聯的最後一次班機。中、蘇合作的女兒,從此成了他們日後數年撕心裂肺的牽掛。
那時白詩人和白曄的母親已經成為新中國的人民教師了。他們被同時分到一所學校裡,白詩人教語文,白曄母親教音樂。
剛開始的時候,校園裡普希金的抒情詩伴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車》充滿了整個校園。很快這一切便銷聲匿跡了。接下來,白曄出生了,白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