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孟浚在蘇州待了五天,再次啟程南下,他的目的地,便是錢塘江的海寧。
其實孟浚興師動眾的南巡,也無知之眾,暗中編排,說天子下江南,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回鄉祭祖,一個是蒐羅江南美色。
雖然這等無知之言,有識之士皆是嗤之以鼻,但奈何這等言論,在百姓口中特別有市場,皇帝在宮裡住的舒舒服服的,跑到江南來,那肯定是要蒐羅美人,充實後宮享樂用的。
此時的乾朝已經有進入盛世的初級階段,國庫充盈,軍事強盛,政治也還算清明。
且孟浚身為開國之君,皇權徹底的抓在了孟浚的手中,因此天子南巡,完全具備條件。
孟浚之所以要來南巡,便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他想親自來江南看一看,瞭解一下江南到底發展成什麼樣了。
江南地區自南宋以後經濟水平一直處於全國前列,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水力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且單位產量已經高於北方地區。
特別是在昭武六年時,孟浚仔細的檢視了江南各省,各府,各州縣的賦稅情況,以蘇州,松江,嘉興,湖州,紹興為例,有的府甚至是一個縣的賦稅,居然比西北邊陲地區的半個省的賦稅還要多。
經濟發達,錢糧豐盈的江南地區,是維繫乾朝的命脈所在,而且經過了孟浚以強力手腕推行改革後,許多江南士紳和商賈,甚至已經開始鼓吹大明,雖不敢明目張膽的反抗乾朝,但是暗中卻是在捧明抑乾。
一個王朝,人心穩固與否,關乎著興衰,特別是這個地方,還是王朝的命脈所在。
而孟浚南巡,一方面是想在江南加深自己的影響力,而另一方面,便是勘察水情。
以前孟浚並不清楚,只知道黃河氾濫,足以讓任何一個統治者感到頭疼,但讓孟浚沒料到的是,浙江的海潮竟然也會對沿海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以至於江南地區的一部分稅款,並未押解入京,而是轉而用到賑災的頭上。
因此,孟浚南巡的最後一站,便是錢塘江北岸的海寧縣,他要親自視察河床,並著手準備治河。
………………
就在孟浚南巡之時,遠在南亞之地的孟加拉的威廉堡中,東印度公司的拉爾夫正在和從松江逃出的幾個商人交談。
這幾個商人赫然就是當初和楊忠良合作提供福壽膏的那幾個夷人,此時他們正在向東印度公司的股東拉爾夫訴苦。
至於訴苦的話,無非就是好不容易談成的合約,結果甲方進大牢了,派去給甲方提供技術支援的技術人員,竟然也被乾朝人抓了,他們去和乾朝官府進行交涉,結果卻被亂棍打出。
在這個時候,東印度公司已經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公司了,東印度公司的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
這座公司是由一群有影響力的商人所建立,建立時間於1600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曆二十年,這一年,這些商人獲得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二十一年的貿易專利許可。
在萬曆四十年時,東印度公司的將領托馬斯貝斯特在坎貝灣海戰中挫敗了葡萄牙艦隊,使他們獲得莫臥兒帝國古吉拉特總督薩德爾汗的看重。
在東印度公司的賄賂下,總督薩德爾汗答應幫助東印度公司,而東印度公司又花了大筆的金銀,奉獻給莫臥爾皇帝。
在金錢開路下,崇禎七年,莫臥爾皇帝同意給英國商人的優待。
在這樣明顯的保護下,東印度公司很快就超過了在果阿,孟買,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英國人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陸續在蘇拉特,金奈,孟買和加爾各答,都建立了大本營。
而孟加拉的威廉堡,是東印度公司距離乾朝最近的一個大本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