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則就該輪到自己被啐成滿臉花了,這個道理誰都懂。此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理由:向北三百里便是皇陵所在的鳳陽府!如果孤軍南下,即使解了安慶之圍,萬一有漏網的流寇北躥,哪怕毀了皇陵一草一木,壞了龍脈,這個天大的責任誰也扛不起!
與孫杰相比,固守廬州府,宋明議其實還有更大得多的誘惑。只是,這種想法應該永遠深深地埋在心底,別說對把弟,連父母妻兒都不可說的:如果賊人一路攻下應天府,整個南直隸的官場必然會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一干高官,不死於賊刃也要死於朝廷大法——自己的大功,便是直通向那許多空出來位子的階梯!
不過,倘若如此選擇固守廬州,代價同樣將是巨大的——孫杰和宋明議既然脫了干係,這個代價那便要由大明帝國來承擔:安慶府、應天府,乃至整個南直隸的安危。
廬州之圍既解,宋明議第一時間派出信使聯絡鳳陽府、應天府,孫杰也向中都留守司發出軍情急報。從反饋回來的資訊看,儘管聲勢駭人,關盛雲這一支還是偏師。主力是巨寇張虎,賊眾約五六萬,連同裹挾的流民,總數竟達二十餘萬,賊營蜿蜒兩百餘里,席捲長江兩岸,對沿途省城府城不置一顧,州縣則無一倖免……現下安慶府岌岌可危!
這是宋、孫二人第一次得知張虎這股巨寇的真實規模。
這個時代的軍情傳遞,完全靠驛馬、驛船甚至有些地方僅能靠驛卒的兩條腿完成,所以絕大部分資訊都是支離破碎,甚至截然相反的。大明的人口僅為今天的八分之一左右(不到兩億),而且沒有四通八達的道路網,一支幾百人規模的小部隊,哪怕在敵境行軍,只要物資充足,走上五六天還沒被發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有資訊都要經過高層的研判分析,最後推匯出可能的結論——絕大部分武將不識字,責任便由文官集團承擔。這也是文官集團普遍性瞧不起武將、武將們同樣自慚形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前,宋明議和孫杰猜測,張虎這股巨寇應該在五六萬人左右。若此,拼著廬州府賠光所有血本,再搭上孫杰豁出去斷掉脊樑骨把整個軍鎮填進去,尚可勉力一戰支撐到援軍開過來;可是,二十幾萬賊眾啊!就算站在那裡不動讓你一路挨個砍過來,誰能砍得動!
半晌無語的宋明議揮揮手:“各位大人,各位將軍,茲事體大,我們明日再議吧。”知府同知、通判等一干核心官員都明白事態的嚴重性,紛紛長嘆一聲拱手告辭,副將沈成鋼、參將上官飛等將領也抱拳離開。孫杰正想起身,被宋明議用眼色止住了。
宋明議帶著孫杰來到後衙內堂,吩咐長隨老李道:“我和兄弟聊聊家常,沒你們的事了,你們都退下歇歇罷”。老李默默地躬了躬身,離開了。
二人半晌無語,孫杰開口道:“大哥……”
宋明議一抬手止住了孫杰的話:“你我同生共死的兄弟,為兄先跟你說幾句吧。”
*新兵獨立成伍
在近代軍事體制得到廣泛應用以前,將領們往往讓新兵獨立成伍。這樣做的好處很大:
首先,可以迅速擴大規模。只要拉來兵員,可以一口氣成立很多編制內的部隊,給個番號(名字)就行,然後可以名正言順的找朝廷伸手要錢,或者在地方上想辦法。
其次,可以安插親信。一方面提拔自己人,一方面從建軍之初就為部隊打下私人印記。
第三,往往徵召來的都是同鄉,比較好管理。
但弊端也非常大:這樣的新兵營戰鬥力自然低下,往往在戰場上拖後腿,甚至崩潰。訓練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有限的營官,隊官,果長們很難在戰時掌控好部下。
孫杰採用的更像現代方式,戰鬥力比較有保障。根本原因是他和骨幹將領都很清楚,他們是聖上的防身匕首,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