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與各國有約,也應恪守藩屬體制的派使規章,豈得陽奉陰違?你們既然包庇樸,必然是你們朝廷故意放任樸違章,你們朝廷可以兒戲自欺,也想要中國的朝廷這樣麼等語。言辭神色甚為嚴厲,閔(種默)頗為畏懼慚愧地返赴王宮。41
此後,對朝鮮諸臣車輪戰般的軟磨硬泡,袁乾脆託病,&ldo;拒不與談&rdo;。
由於袁為清廷及北洋全權代表,朝鮮外署致北洋函件非透過袁不能上達於北洋,袁藉此以逸待勞,將不遂所願的函件不斷退回,要求重寫。李鴻章認為此著&ldo;甚妙&rdo;,囑袁&ldo;不要催其回復。若是回復達不到要求,仍須擲回,寧拖著也不結案。&rdo;並向袁交底,&ldo;將來結束,若他們懇求不辦重罪,或將樸撤職並停止差委,便可下臺42。&rdo;這樣&ldo;違章案&rdo;的處理又拖了下來。
但到了12月4日(舊曆十一月二日),國王逕自委任樸定陽為都承旨兼副提學。在袁看來這是公然無視大清尊嚴的挑戰,隨即致電北洋,要求對韓施加重大壓力:
惟查前定三端,為的是昭示宗藩體制,樸違背而受中國詰責,韓國始而委罪於樸,答應究辦;繼而不處理,反而授予樸顯要職務,是違反屬國體制之罪在國王而不在樸,又未免欺中國太甚。凱如只向韓政府詰責,終歸於兒戲;若從此含糊忍受,則各國譏笑,韓國人的輕視慢怠必日甚一日,而藩屬體制名分必日漸解體,而且趙使也必會再次違章。關礙大局,殊非淺鮮。似應由凱親自謁見國王當面詰問,倘若王託故不接見,再秉請憲臺以公函詰問國王,或請旨斥責,方合乎事體。43
此後,袁世凱連日催逼朝政府就任用樸一事作出答覆,並運動王太妃(即王太后,親華)向國王施壓。太妃&ldo;聞知甚怒,責備國王事奉大國不敬,國王甚為恐惶,聲稱先立即罷免樸的官職,(以後)再慢慢辦罪44&rdo;。12月26日(舊曆十二月五日),袁入宮面見國王,王&ldo;外甚親密,談話涉及樸定陽的事,則惟請周旋了事&rdo;;後又透過臣下向袁暗示,對樸可以秘密治罪而不予公佈,而由袁轉告李鴻章以了結此案,也就是私下了結以顧全雙方體面。袁世凱則判斷此為韓國之圈套,建議將計就計,以權術誘使韓國就範,這就是本章前面那封函電的來由。
樸定陽一案,此時已由王室幕後的實權人物閔妃接手,她的策略是,先籠絡住袁世凱,然後免去樸的職務,但不予公開,由袁世凱說服李鴻章接受這個顧全雙方體面的做法。為此閔妃派其親信洪在羲反覆遊說袁世凱,說國王和王妃對袁的剴切陳詞和苦心籌辦極為感謝,並後悔從前聽信人言而懷疑、誤解了他。至於樸定陽案,實在難於公開處分,打算秘密治罪但不予公佈,請袁以已經治罪上報李鴻章,以了結此案。如果不行,則挑個小錯處置樸,含糊其詞,&ldo;使人不能指實為違章罪,而在中國看來是已加懲處&rdo;。
閔妃的做法,在袁世凱那裡實在是小兒科。韓國方面之所以堅持不公開處理違章案的目的,袁心裡十分清楚:&ldo;王妃、國王堅志蓄謀,寢食不忘者,惟在不令趙(即等候出使歐洲的趙臣熙)遵奏章,以保全自主體制45。&rdo;但袁世凱也想儘快了結這件拖延已久的案子,於是將計就計,演出了一場好戲。他首先作出很感動的樣子,然後吞吞吐吐地透露出李鴻章打算嚴辦此案,事情極難了結,而他洩露了北洋的底牌,如果讓李鴻章知道了,&ldo;罪甚大&rdo;,囑咐洪在羲對自己所談論的事,&ldo;萬不可洩&rdo;;至於一起糊弄李鴻章,則是欺騙上司,他不敢與聞。但為保持中朝關係的大局,他&ldo;必盡力&rdo;。國王可按原來的打算辦,先把樸革職,然後他再瞭解社會上對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