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卒噎
[病案]朱某,女性,46歲,於1968年4月18日來診。患者自述五天前參加婚宴時,因被他人強行餵食一小塊紅燒肉而突發不適。當時肉塊外涼內熱,咬後覺燙,患者心情緊張,欲吐反咽,咽後即覺肉塊梗塞於喉,自此滴水不能下嚥。患者曾於當地醫院就診,檢查血象正常,體溫不高,無明顯感染徵象。醫院給予青黴素注射及其他支援療法,連續治療四天,症狀未見緩解,遂來我院求治。
診時,患者神情焦慮,面色略顯蒼白,但語言自如,聲低無力。患者自述飲食點滴不入,雖感飢餓,但無法進食,僅能勉強飲水,飲水時亦感咽喉不適。查體見咽部無明顯紅腫,扁桃體無腫大,口腔黏膜無潰瘍。患者二便正常,無腹痛、腹脹等消化道症狀。舌質淡紅,苔白薄,脈象細緩。
[治則]釋其疑慮,配合針刺宣遇陽明氣機,內服中藥調氣清咽利膈。
[取穴]取關衝、合谷、人迎,用瀉法,留針20分鐘;同時給以支援療法。針後即能徐徐呷咽半匙湯水,並咯出少許原食之豬肉細絲。第二口重複針一次,症雖好轉,但仍不能嚥下食物。4月23口,人迎穴改為普魯卡因青黴素穴位封閉,施後一小時,忽覺咽中暢快欲食,即給稀米湯半碗順利飲盡。此後,即能進食,但覺咽、胸不適。予柴胡9克,橘紅9克,桔梗9克,訶子9克,枳殼9克,白芍12克,全瓜蔞12克,薄荷6克,甘草5克。6劑後痊癒。隨訪一年半未復發。
[評析]噎症,又稱吞嚥困難,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症狀之一。其病因複雜,可因食管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障礙所致。一般噎症患者多表現為進食時梗噎不舒,嚥下不暢,或僅能嚥下少量流質飲食,症狀時輕時重,多與進食速度、食物性狀相關。然本案患者之症狀殊為罕見,竟至滴水難下,實屬重症。
細究其發病機制,本案當屬食道突受異物刺激所致。患者於進食過程中,肉塊驟然嵌頓於食管狹窄處,造成區域性機械性梗阻。此際,食管平滑肌受刺激後發生反射性痙攣,本為生理性保護反應,旨在透過收縮推動異物下行。然因患者情志緊張,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加之異物持續刺激,致使食管痙攣由暫時性轉為持續性,形成惡性迴圈。食管持續性痙攣不僅加重梗阻程度,更可導致區域性黏膜水腫,進一步加劇吞嚥困難,終至滴水難下之危重狀態。
針對此證,治療當以\"急則治其標\"為要。首重宣通氣機,解痙止痛,疏滯通塞。針刺治療可選取天突、膻中、內關等穴,以疏通經絡,調暢氣機;藥物宜選用行氣解痙之品,如枳實、厚朴、木香等,以緩解食管痙攣。待痙攣緩解,氣機通暢,則梗阻自除,吞嚥功能得以恢復。本案透過針藥並用,標本兼治,終使重症得愈,實為治療噎症之典範。
此案提示,對於突發性吞嚥困難患者,除考慮器質性病變外,更應重視功能性因素。及時準確的辨證施治,對於緩解症狀、改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醫者當注重情志調攝,安撫患者情緒,以阻斷\"緊張-痙攣\"之惡性迴圈,此亦為治療之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