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4 (第1/2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哎,確實是死了很多。得了,要不是你給力,打平天下速度快,死得還要多呢。”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穿越來之前就縈繞在心頭的問題又浮現了上來,他脖子轉了轉,不確定應該問哪個,最後還是對著兩人一起,誠心誠意地發問了。
“兩位陛下,我有想不明白的事情,想向你們請教一二。如果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說吧。亡國都曉得了,還有什麼冒犯不冒犯的。”劉徹攤開手,又調笑了一句,“始皇暴虐漢武驕奢的話都說過了,還有什麼更冒犯的,我倒也想聽聽。”
玩笑歸玩笑,李世民求教,劉徹還是很重視的,丟開了手機聆聽;嬴政本來就板正的坐姿又更正了一些,示意他問。
“如果說秦因為是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又是從戰國貴族時代而來,沒有經歷過,所以也不會意識到平民自下而上造反的威力,才會有二世胡作非為,掀起陳王之事。那我們大隋呢?”
他不理解的就是這個。
“至漢,前有赤眉綠林,後有黃巾,但漢帝不能說沒有重視,只是時局已到了那個地步,不是輕易能扭轉的。我倒也能明白。”
“我們大隋不一樣啊。前面已經不止一個例子擺著了,農夫生活無著走投無路之下,鋌而走險,雖然終究會被撲滅,但也能會給帝國敲響喪鐘。我看那兩宋雖然處處破綻,農民造反的也不少,但朝廷卻是知道害處,不是把青壯收買進廂軍,就是及時調軍撲滅,最後亡於外敵,這方面卻是想了辦法的。”
“我們那位陛下到底在想什麼呢?調動的役夫,發動的戰爭,不比始皇陛下少,卻鎮壓不住天下。看書上說,洛陽附近就有瓦崗起義,他竟然也聽之任之,一心去徵遼東。他……他到底在想什麼?”
嘿,這請教什麼,我一正常人我不理解這種神經病的思路才對吧。劉徹笑罵一句,正要說話,嬴政卻因為自己生出過胡亥這種兒子,對有點類似的隋朝二帝還真琢磨過,應聲道:“除了性格原因,大概也是因為,自漢末至隋立,又是三百多年的亂世了吧。老子所言小國寡民,也自有他的道理。”
劉徹聞言也不由沉思了片刻,理解了他的意思,跟李世民解釋:“嗯。小國好治理,始皇之前,各國若是有農夫造反,頂多藏在大澤山林裡當強盜,也就是盜蹠那種規模了。每一處都有封君,自己的封地自己愛惜,有人造反不用國君調兵,封君自己就火急火燎的去剿滅了。”
也就是說,這些亂民根本沒有辦法串聯起來。不像大一統的帝國,各地的郡縣長官哪有全部都忠君體國的,有那麼幾個不負責沒本事失城敗亡的,亂軍馬上就裹脅出一支浩蕩大隊來了。
而且天下一統之後,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就如影隨形而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中央要控制地方,除了軍隊,就是糧食財政了。那麼災情起時,地方上也很難立刻組織起賑災,命令從中央發往地方,糧食由別處調往災區,又是一番折騰。地方官也是能不動就不動,能刮多少就刮多少,將災情最終發展成民亂。
地方小,封君自己做主,賑災容易,鎮壓也容易,流民不容易聚整合勢力。
而漢後只經過短暫的統一很快就分為南北朝,同樣是各自為自己負責。不是沒有造反的人,卻是在各個世家軍閥的鐵騎下不值一提,不是灰飛煙滅,就是吸收分化。
到了隋煬帝那裡,三百多年都沒有國家因為底層的農夫造反而覆滅,他又憑什麼怕。在他眼裡,那些蟻民合該為他流血流汗至死才對,又怎麼能對他造成任何威脅呢。
加上此人個性,或許又是極為愛面子,自高自大,對於徵遼不下以為是削了他的面子,所以堅持三徵而不在意四處造反的人馬吧。這個他們就不好說了,他們又沒見過隋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