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禹治水 (第2/2頁)
第二藝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河流枯水期間,下到淤積泥沙的河段,帶領民眾疏浚河中泥沙,降低河床高度。
透過足足十三年的治理。
災害頻發的大河變成了真正養育人間的母親河。
人類第一次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了自然,人定勝天的不屈意志也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而禹治水期間的事必躬親,劃分九州,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可貴精神,也讓他成為了帝舜真正認可的接班人。
禹,也由此被世人尊稱為大禹。
繼位之後的大禹,根據不同地區的產出能力,貧富差距,重新制定了稅收。
產出稀少,土地貧瘠的地區,不需要繳納賦稅,只要服從天子指派的治水、開荒、征討外敵等共同勞役,並遵守法治律令即可。
這樣的仁政,使得自中原地區向外不斷輻射,越來越多的子民變得富庶,家家都有充實的餘糧,生活安定。
甚至普通百姓家中積攢的糧食儲備九年都吃不完,國家積蓄可供三十年開支。
於是有大臣建議這麼多的積蓄應該用來做些什麼。
大禹想到了曾經黃帝鑄鼎的過往。
便指派大臣依照九州的名山大川,還有禽異瑞獸鑄造了九鼎。
以銅鑄造的九鼎金光閃耀,美麗非凡。(銅和錫或鋁冶煉的合金,本色是金色,是經過漫長時間氧化才變成的青銅,可想當初祖先們所用的銅器是何等精緻美麗。)
九鼎象徵著九州,也象徵著國家統一。
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也正是國家中樞。
在大禹完成了諸多功績後,也到了選擇下一任帝王的時候了。
大禹的選擇是效仿先帝們的無私,最初將帝位禪讓給了與自己同時期的能臣皋陶為繼承人。
但是皋陶年事已高,竟然先大禹一步離世。
大禹只得又將帝位禪讓給了年輕又有能力的伯益為帝王。
大禹死後伯益正式繼承帝位。
可是不料大禹的兒子啟,不甘於帝位失於他人,竟敢公然違背禪讓制,發兵殺死了伯益奪取了帝位。
並強制各地諸侯臣服於他。
就此,利用卑劣手段稱帝的啟,終結了那個淳樸而無私的美好時代,開啟了以自己氏族夏后氏為名的世襲制帝國,也是中華文明第一個奴隸制帝國——夏朝。】
看著天幕中顯示出來的資訊。
原本還欣慰自己的一生並沒有辜負先帝們期盼的大禹,結果在最後一段看到了自己兒子居然篡奪了帝位。
震怒至極的大禹再也抑制不住怒火。
當著在場大臣們的面,猛地一拳將身後的兒子啟打倒在地。
“來人!取我寶劍來!!今日我非親手斬殺了這大逆不道之徒!”
一拳被打得一隻眼睛都睜不開了的啟,連忙跪爬到父親腳邊,哭求道:
“父親,父親我並沒有做下篡逆之舉啊,上蒼所言的我,並不是現在的我。”
大禹一腳踹開啟。
見沒人敢按他命令取劍來,大禹拖著老邁的身體就近往身邊配劍的大臣走去。
眾大臣連忙攔下氣極的大禹。
老邁的皋陶率先勸說道:
“王,恢復你的睿智,此時殺了啟你只會失去一個兒子,你要做的,應該是斷絕啟篡位的能力!並制定措施防備其他人有篡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