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明亡於萬曆 (第1/2頁)
第二藝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居正死後,改革派勢力很多都被視為黨羽,或流放或罷官,改革遭到沉重打擊就此中斷。
漸漸的,這些改革政策因失去有力支援且遭保守派抵制,逐漸被廢除。
此後朝廷內部黨爭激烈,各黨派相互傾軋,爭權奪利,無人關心國家未來命運。
朝政又一次變得混亂不堪,改革成果也隨之付諸東流。
而如願重新掌握大權開始親政的萬曆帝,卻逐漸對朝政感到厭倦,懶於處理政務,轉而沉迷於酒色淫樂。
效仿嘉靖帝開始擺爛,且青出於藍勝於藍,近三十年不上朝。
國家又一次因為皇帝的懶政昏庸走向下坡路,並且萬曆死後二十四年明朝就滅亡了,於是後世有言明朝實亡於萬曆。】
看到自己孫子是這般貨色的嘉靖暴怒異常,脖頸上的青筋都暴起了。
雖然他自己也二十年不上朝,實在好不到哪裡去,可卻也對這種昏庸無能的行為無法容忍。
正在宮中商議如何清算嚴黨的朱載坖、張居正、徐階等人連忙下跪。
“都是兒臣的錯,是兒臣沒有教好自己的兒子,懇請父皇降罪。”
嘉靖無力地走到裕王身邊將他攙扶起來,也讓在場的大臣和黃錦起了身。
落寞地道:“你死的時候,朱翊鈞才十歲,你沒有錯,忠臣們你們也沒錯,錯只在朕一人,是朕開了這個壞頭,又有什麼資格說自己的孫子學了自己的樣呢……”
哀嘆一聲後,嘉靖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我大明朝委屈你了,朕早先沒有理你勸諫的奏章,現在不知遲否?”
張居正氣勢磅礴鄭重道:
“陛下予臣以大任,臣必定擔起此大任!哪怕再遭貪官汙吏豪強鄉紳唾罵於世,臣也定要重振我大明朝,無悔做我大明之臣!”
……
【雖然張居正死後改革停止了,但改革的成果還是也給大明續了一把命,並且在之後的萬曆三大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萬曆三大徵是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朝鮮之役。
公元1592年,邊將哱拜因與當地官員關係緊張且對邊政不滿,於是發動叛亂殺死副使和總兵官佔據寧夏,叛軍還攻陷玉泉營、中衛、廣武,黃河以西一帶望風而降。
哱拜本是蒙古族人,嘉靖中期投降明,積功升都指揮,後任遊擊將軍,統領標兵家丁千餘,專制寧夏,勢力漸大。
而寧夏是明朝邊陲九個軍事重鎮之一,主要防禦蒙古人。
寧夏失守,且一旦與蒙古人聯合入侵明朝,後果將不堪設想。
副總兵李昫奉命平叛,渡過黃河收復部分城堡,但叛軍勢力強大,攻城受挫只能被迫後撤休整。
後來朝廷增兵,並調李如松為寧夏總兵繼續圍剿。
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長子,其父就是張居正執掌時期提拔重用的,作為將門之後且軍事才能出眾的李如松自然也受到了重用。
前後歷時數月,李如松與麻貴等將領搗毀敵軍套部大營,追奔至賀蘭山。
後又定下計策,決黃河大壩灌城,同時施反間計,使哱拜集團內部發生火併,最終完成平叛收復寧夏。
還是公元1592年,結束日本戰國時期,統治了日本的豐臣秀吉,率領十五萬人妄圖入侵朝鮮進而進軍大陸。
(史料推測豐臣秀吉的身高是154米,豐臣秀吉繼承的基業來自於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的身高則為170米,是日本所有名將中身高最高的,甚至這樣的身高被日本譽為“魁梧的巨人”。)
因為朝鮮國王沉湎酒色、弛於武備,面對日本入侵,朝鮮軍隊望風而潰,日軍進佔王京後,繼續攻入開城、平壤,朝鮮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