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李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如蘊靠在榻上,雙眼閉著,想是在養神,忙收了口和珠兒出去。
劉如蘊還是遣人去和劉大奶奶說了要去報恩寺進香,劉大奶奶知道劉如蘊的心事,自然允了,知道劉如蘊此時身邊不過一個小丫鬟,又遣了珍兒和一個管家婆子過來伺候,到了那日,帶了人就往報恩寺來。
劉如蘊既是以進香的名義來的,佛前總也要點幾支香,磕幾個頭,劉如蘊不過虛應故事,陳媽媽卻在佛前虔誠叩拜,祈禱不止,劉如蘊隱隱聽到幾句,啞然失笑,媽媽的心事總是這般。
珍兒見她起身,忙上前來攙住她,兩人一路慢慢的玩著風景,劉如蘊心急,總想著一步就走到燕娥所住之處,珍兒見了,掩嘴笑道:&ldo;三姑娘對保哥兒還是這般,奶奶沒想到的地方,三姑娘先想到了。&rdo;
劉如蘊白她一眼,報恩寺的花園卻也可觀,聽了珍兒這話,劉如蘊也慢下腳步和珍兒慢慢的看,正轉過一個院落,此處山空景幽,別說香客,連僧人都沒一個,清風一吹,涼意襲來。劉如蘊穿的是夏裝,不由覺得有些發涼,正要對珍兒說回去,就聽到有女子清脆的聲音傳來:&ldo;那經書上說的,被人打了左臉,還要把右臉伸過去給他打,是不是就和唾面自乾一般,又和佛說的要恕天下人一樣?&rdo;
劉如蘊不由止住腳,這個地方怎麼會有女子聲音,轉頭見珍兒也在聽,心念一轉,難道這就是燕娥的聲音?在和她的師傅討論經上的妙義?接著就聽到對答的聲音:&ldo;確是如此,聖人的話,細想起來,卻都差不多。&rdo;
那對答的卻是個男子,聽來聲音還有些熟,劉如蘊正在思量,珍兒已經小聲的道:&ldo;姑娘,那說話的就是觀保媳婦,那對答的。&rdo;珍兒又想一想,笑道:&ldo;定是舅老爺,他是信耶穌的,常來和師傅論。&rdo;
後面一句聲音稍大了一些,裡面已經聽見了,燕娥揚聲問道:&ldo;外面是誰?&rdo;隨著說話的聲音,一個素裝女子推門出來。
門外的人,看打扮一眼就能看出是主僕,再細一看,珍兒是認識的,劉如蘊卻是從來沒見過,女子不由愣了一下。
趁她愣的時候,劉如蘊細細的打量起她來,她年紀不過十三四歲,穿的是水田衣,頭上卻梳了少女常見的髮式,鬢邊插了一串茉莉花,寺廟裡面出現這樣不道不俗的打扮,實在有些稀奇。
珍兒已經上前行禮:&ldo;姑娘,奴婢和我家姑娘往這邊行來,不想遇到了。&rdo;我家姑娘?燕娥略一思索,她雖不理外務,繼母來的時候也曾說起過,難道這就是在南京城鬧的沸沸揚揚的劉姓寡婦?
看她的相貌,容貌也是清麗脫俗,身上穿的也是素服,手裡拈著串迦南木香珠,端不似繼母所說的狐媚子,不過自己那位繼母是什麼樣人,是知道的,定是到處亂傳說,此時已經受了劉家的聘,就是劉家的人了,款款行下禮去:&ldo;原來是姑姑到了,尚不知道,還請姑姑恕罪。&rdo;
她這話說出來,劉如蘊不由心裡暗贊一聲,好個聰明的人,她年紀雖小,更透著沉靜,又想起方才她說的話,不由暗自稱奇,最難得的是聰明藏而不露,眉間有慈悲氣,並不似那些受了磨折的,眉間有股戾氣,不然就有股怨氣,難怪大嫂喜歡。
笑著扶起她說:&ldo;我不過是來報恩寺上香,偶然行到此處。&rdo;燕娥垂手後退了一步:&ldo;姑姑還請裡面喝茶。&rdo;劉如蘊正想見一見她的師傅,只是還是問道:&ldo;卻不知你師傅?&rdo;燕娥的儀態毫無挑剔,微微笑道:&ldo;不礙的,師傅為人灑脫,不需這般禮儀。&rdo;
</br>
<style type="text/css